好成绩来自自信
(2016-10-20 15:36:12)
标签:
中国家庭教育在线 |
分类: 家校共育 |
为什么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根本就没有入门?其实,学习本身大概只是人生中最简单的一件事,想要学习成绩好,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信。
他的班主任也因此对他改变了态度,以他的小个子,本来应该在第一排的,但是,因为他的成绩,他的座位逐渐靠后,直到最后一排。他五年的评语几乎是一样的:经常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诸如此类的一些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挨老师巴掌和教鞭是常有的事(真是恨铁不成钢),不仅如此,每周评作文的时候,他的作文都是典型(反面的),在全班面前受到侮辱和鄙夷。
这个孩子也确实调皮,在家的时候经常被父亲责打,有一次,小孩子大概只有6岁,他偷偷的把爷爷抽剩的烟头收集起来(看来很好奇),当他攒够了,自己偷偷抽的时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很生气,后果很...,父亲让他去买了一包烟,让他站在墙角抽,必须把烟都抽到嘴里肚里(肺里),不准从鼻子嘴巴露出来,如果露出来一点,父亲的皮带就会打在他的身上、腿上,同时伴随着“我让你抽烟,我让你不学好”的声音。整整20支烟都抽下去了...(现在这个孩子不抽烟或许和这个有关吧)
因为学习成绩差,他只能结交同样学习成绩差的朋友,天天都在做调皮的事情,不像许多好学生一样。
直到小学三年级(1989年),学生的父母或者是学生自己都觉得应该从其他方面找出路了(因为学习不好),所以参加了长跑训练队,这里的学生都有个特点:体育好,学习不好,没有一个(好)学生是因为想要锻炼体魄来到这里的。
在三年级到五年级的这段时间,他系统地联系了长跑(尽管他的身体条件不好),每天早上5:50到学校, 2000m的训练,过着一般孩子很少有的生活。参加了全市举办的长跑大会,成绩一般。
四年级的时候,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比例问题,心算的能力得到开发(也许是头还没有被打傻,或者是被打得开了窍),他积极争取参加数学竞赛(数学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但是语文老师(五年来唯一的班主任)坚决不许,说语文都学不好,不能参加数学竞赛。一个孩子的自尊再次受到了强烈的打击。
五年级的时候,他在小学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800m和1000m的第二名,这是他获得的第一次奖状,书写着分秒成绩的奖状贴在他的房间大约有4年,这次成功应该是他第一次竖起了自信,三年的长跑训练锻炼了他的体魄,磨炼了他的意志,增强了他的耐力和坚强意志,使他一生受用无穷。随着两科成绩的提高,他的座位由最后一排升到了第三排,班级排名第五,但是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成绩很差,未能进入市重点初中。
刚上初中2个月的期中考试,他获得了全班第六的成绩(还是并列的),年级大会时的排名在50以外,前50名有点名表扬。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他自认为并没有怎么努力学习,居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看看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终于他获得了向往的成功,第一学期末,班级第一名。
这里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将孩子学习不好归结为智力因素,称之为“不开窍”,另一种是说“这孩子心思没有放在学习上”,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智力相差无几,即使假设服从正态分布,那么大多数的人几乎拥有同样的智力水平,至于“心思不在学习上”更能说明孩子不笨,只是不爱学习罢了。
针对上面两类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态度问题,有名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根治的方法也有一个,就是树立自信,在学习上树立自信。就刚才谈到的学生而言,他的自信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体育中的长跑,一个是数学中的“比例”问题。那么我想如何让孩子树立自信是每个学生家长应改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