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妈妈给孩子使用手机的家规

(2016-09-27 06:41:04)
标签:

手机

家规

专家建议

分类: 家校共育

亲爱的孩子:

现在你已经骄傲地成为一部手机的拥有者了。太棒了!你是一个优秀的、有责任心的孩子,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1.这是我的手机,我付钱买的。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我是不是很伟大?

    2.手机密码必须要让我知道。

    3.如果电话铃声响了,就一定要接听,因为这是一部电话。接起电话要说你好,要有礼貌。永远不要因为来电显示是妈妈或者爸爸,就故意不接。永远不要这样做。

    4.周一至周五晚上730、周末晚上900,准时把手机交给我或你爸。我们会把手机关机,到第二天早上730再开机。如果你不愿意给某个朋友家的座机打电话,因为他的父母可能会先接起电话,那就不要打,也不要用手机给他发短信。要听从自己的直觉,尊重别人的家人,就好像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样。

    5.手机不能带到学校。你要学会与那些你用短信联系的人面对面地聊聊天,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技能。如遇到只上半天课、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课外活动等情况,可另行考虑。

    6.如果手机掉进厕所、摔到地上或是不翼而飞,你得承担更换零件的费用或负责维修。你可以修剪草坪、替别人看孩子或者把一部分生日礼金存起来。这样的事难免发生,你应当做好准备。

    7.不要利用这个高科技产品说谎、愚弄或者欺骗他人。不要在电话里说一些伤害他人的话。要做一个良友,或者干脆远离争端。

     8.远离色情内容。用手机上网时,只能搜索和浏览那些可以坦然与我分享的信息。如果你对任何事情有疑问,可以找个人问问,最好是问我或者你爸。

     9.在公共场合要把手机设成静音,并收起来放好,尤其是在餐厅、电影院或者与另一个人交谈的时候。你不是一个无礼的人,不要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10.不要发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体私密部位的图片。不要笑。不要以为你很聪明,有一天也会被诱惑去做这样的事。这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会毁掉你中学、大学乃至成年后的生活。这永远是个坏主意。网络空间浩瀚无边,其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强大,你很难让任何诸如此类的大事不留痕迹,包括坏名声。

     11.不要无休止地拍照和录像,没有必要把一切都记录下来。要用心体验生活,这些生活经历将会在你的记忆中永存。

     12.有的时候可以不带手机出门,并且决定这么做时要心无挂碍,不要觉得不安。手机不是活物,也不是你身上多长出来的东西,要学会抛开手机生活。不要总是生怕自己错过了什么,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

      13.下载一些新潮的、古典的或者与众不同的音乐,不要像你的无数同龄人那样,全都听一模一样的歌。你们这一代人有着史上无人能及的便利条件,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好好利用这个优势,开阔你的眼界。

    14.不要总盯着手机,抬起头来,留意你周围发生的事情,看看窗外,听听鸟鸣,散散步,和陌生人说说话。保持一颗好奇之心,不要总用谷歌寻找答案。

     15.假设有一天你把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时我会收回你的手机。我们会坐下来谈心,然后再从头开始。你和我都在不断学习。我是站在你这边的队友,让我们共同面对。

我希望你能同意这些条款。以上所列举的大部分告诫,不仅仅适用于这部手机,也适用于你的生活。今天的世界瞬息万变,惊险刺激又充满诱惑,你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不论何时都要尽量保持淡定。要相信你睿智的头脑和强大的内心,不要被任何机器左右。我爱你。希望你喜欢这部超级棒的新手机!

 

孙云晓:父母沉迷手机对孩子负面影响大

 

专家们一直强调让孩子远离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但目前还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就是迷恋电脑和手机的父母们也在逐渐增多,有可能成为孩子成长问题的隐患。

根据2014年3月13日《武汉晚报》的报道,武汉市的三名小学生走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哭诉手机和电脑“抢走”自己的爸爸妈妈。其中,四年级的女生小敏(化名)描述,周末,她好不容易有点时间,想让爸爸妈妈带自己到汉阳江滩逛逛,谁知爸爸在电脑中游戏大战,妈妈躺在沙发上和别人手机聊天,都说没空陪她,要她一个人去玩,她只好一个人在小区花园独自坐了半天。在记者对这三个小学生班级上的父母发起的小调查中也发现,这种现象在小学生父母中并不少见。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林德曾经对父母教养模式与儿童个性特点之间的关联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提出了四种父母教养方式。在这四种类型中,“忽视型”的教养是一种导致孩子出现很多问题的教育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需要中,很少干预孩子做的事情,也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既不关心孩子,忽视孩子的要求,也不对孩子提要求,不过问或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漠然、拒绝,亲子之间缺乏交往和沟通。

忽视型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较差,表现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更容易早恋和形成网瘾。

所以小学生父母要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避免成为“忽视型”的父母。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帮助孩子养成学习和生活上的好习惯。除了生活和学习上的关注,父母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小学阶段的成长,而且也是孩子未来适应初中生活,以及父母是否能处理好以后与孩子青春期关系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