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男孩晚上一年学,可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2016-07-27 05:46:16)
标签:
阚兆成 |
分类: 家长学校 |
中小学生女强男弱明显
“我国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其中5000万属于差生,差生中80%是男生。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两会上呼吁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并建议“因性施教”。
“现在中小学女生成绩普遍好于男生,女强男弱非常明显,连以前男生比较强的实验、计算机等传统项目,都已经不如女生了。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曾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印证着男孩的“节节败退”:2006—2007年、2007—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
“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的现象的确存在。在小学,班干部、三好学生以女生居多。在中学,一些校长介绍,“女生多的班级,整体成绩及各项表现优于其它班级。”
高校“男多女少”的局面已成过去
1977年恢复高考之初,女生的比重在四分之一左右。2007级中国大学生,是女性在招生数上实现逆转的年级,比重由上一年的49%跃升至52.9%,首次超过一半。到2010年,中国大学校园“男多女少”的传统局面已经成为历史。
全国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明显
一项针对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的调查显示,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女性状元比例攀升至52.65%,男状元跌至47.35%。而在1999年之前,全国状元则一直是男性为主导的世界。2000年以来中国女性已逐步在全国高考竞争中“称雄”,近四年来女状元所占比例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
大学研究生招生
吴必虎告诉记者,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是个工科学院,几年前还是男生居多。现在,吴必虎教授带的20个在读硕士、博士中,只有3名男生。“大学里这种情况占六七成,不是我们不想招男生。笔试、面试都是女生好,男生竞争不过啊。”
主要原因:个体发育差异
女孩发育早于男孩。比如同样一天出生的男孩、女孩,女孩的身体技能、语言表达、智力思维等,都明显早于男孩子。大多数女孩子一岁左右就能清楚地喊出:“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汇。而男孩子至少要等到一岁半左右,才可以勉强叫出来,并且发音还有些含糊不清。
男女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孩子智力发育较女生晚1岁左右,可是家长硬是让孩子早上学,由于一部分男生学习跟不上,在小学阶段不受老师重视,慢慢就落后了。
2012年,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在微博上发表观点,建议“错龄入学”:“鉴于男女儿童智力发育速度不同,男童普遍晚于女童两年左右,同性学童之间也有智力发育差异,建议女童可在6-7岁入学,男童可在7-8岁入学。”这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吴必虎9月24日在微博中的建议。
吴必虎告诉记者,“错龄入学”的出发点是:由于智力发育较女生晚,一部分男生学习跟不上,在小学阶段不受老师重视,心理压力大。
吴必虎认为,男女智力发育存在“时间差”,现行的成绩评价体系也更有利于女生。男生因为竞争不过女生,可能会失去进一步教育的机会。应该探讨用什么办法避免其发展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起跑线不是孩子的年龄大小,而是教育的接受能力是否与所受教育相吻合。晚一年上学的男孩儿,也许会有更多力量、更多智慧,他只会跑得更好,赢得更有把握,可能会改变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