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六讲】3岁看大7岁看老,上学后开始重视孩子教育就晚了

(2016-07-27 05:44:02)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家长学校
      7岁之前的孩子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为主的阶段,我们国家恰恰这是教育的两个最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育儿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幼儿教师的水平又是各个学段最薄弱的一个阶段

  

        中国古语:“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孩子3岁和7岁的时候,是成长发育的两个重要关节点。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她的话不无道理,因为从正常的大脑发育来看、,孩子3岁以前的大脑发育最快。婴儿出生时大脑重量 370克,此后第一年内大脑重量增长速度最快,6个月时大脑重量为其出生时的两倍,占成人大脑重量的50%,而孩子的体重要到10岁才达到成人的50%,可见3岁之前,孩子大脑发育大大超过了身体发育的速度。

此外,3岁前是人智力发展的高峰阶段。人的大脑大约由1000个神经细胞(神经元)组成。在孩子出生后两年内,神经细胞迅速发育,每个神经细胞都与大约1万个其他神经细胞相连,每个神经细胞每秒钟能向相邻的细胞发送11个信息,由此可见,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次数之多是无法计算的,而大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这些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孩子3岁以前产生的。

经过3岁之前的发育,孩子已经具备了学习的良好身体基础,在37岁这段时间,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他已经拥有相当的逻辑分析、归纳和综合能力了。这段时间,孩子的记忆力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能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判断事物了。此时,孩子的性格和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逐步形成阶段,很容易被外力塑造。

所以,父母要趁着孩子3岁和7岁的大好时机抓紧教育孩子,等机会过去之后再亡羊补牢,那就晚了。

3岁和7岁在古代虽然只是一个概数,但是却已被现代科技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

伦敦精神病学研究所教授卡斯比曾经做了这样的一份报告,报告称,通过3岁幼童的言行就可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这一报告为“3岁看大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曾经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当那些孩子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通过这些人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入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3岁,大多数孩子主要在家庭,7岁,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也就是说,7岁之前的孩子主要是以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为主的阶段,我们国家恰恰这是教育的两个最薄弱的环节,绝大多数家长不懂育儿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幼儿教师的水平又是各个学段最薄弱的一个阶段,幼儿教师应该是懂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专家,至于教会孩子会写多少文字、能背多少诗歌、掌握多少单词、认识多少数字都是非常次要的,知识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但是性格、习惯小时候花一份功夫能取得十倍效果,等孩子大了发现问题后再培养,花十分功夫也不可能取得一份效果。

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一定要提高认识,把功夫下在该下的时候,千万不要等到后悔之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