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进课程改革要从正确把握教学理念做起

(2016-07-11 15:03:15)
标签:

阚兆成

分类: 阚侃教育

推进课程改革要从正确把握教学理念做起

阚兆成2016-07-11 14:32:13

课程改革以来,部分专家对教学理念进行个性化解读,认为“课改前是教教材,课改后是用教材教”,实际上这种解读是不正确的,会让广大教师陷入左右为难的被动局面。

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多对矛盾,其中,学生学习能力与教材内容难度是主要矛盾,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水平是次要矛盾。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师都站在了教材一边,站到了学生的对立面,把学生与教师间的次要矛盾升格为主要矛盾。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就会偏离主线。

解决课堂的主要矛盾需要教师和学生结盟,共同面对教材、进攻教材、征服教材。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降低教学难度,为学生征服教材服务。实践证明,“课改前是教教材,课改后是用教材教”的观点过于理想化。其意图是打破教材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区,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忠于教材而又不囿于教材。然而,矫枉过正就会使课堂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具体表现为: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课堂拓展漫无目的,对课堂有关内容的过度个性化解读。

目前,国家课程所占的课堂比重仍在90%以上,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培养目标编写出来的,经过严格审核后才使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给“教师留下了灵活处理的空间,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换、补充”。既是“根据需要补充”,就不是漫无目的的“乱弹琴”。很多教师既不具备超越教材的能力,又不具备补充更好、更优资源的条件,因此,教师完全抛开课本去开发所谓的“课程资源”是舍本逐末。

一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概念及其解读一旦被广大教师认可、传播、应用,将可能导致主体错位、关系错乱、主次矛盾混淆,造成认识上的偏差、实践上的误差,对理论与实践的影响难以估量。因此,推进课程改革要从正确把握教育教学理念做起。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69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