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哲学
哲学,放之四海皆准,收之五湖不漏。哲人,善于思辨,会通学问。哲学生活真谛,哲语生活真言。生活本来都平平常常,哲学也许就常常平平。弄巧成拙,大智若愚。
老祖宗没有为我们组合“哲学”一词,但“哲”字意出久远。古人可谓哲出学入、哲入学化,学不拘泥、哲非矫情。老祖宗虽然没有组合“哲学”,却组合了“天地人”。倘若将“天地人”展开一点点,首先想到的一定有“天时地利人和”。《礼记•中庸》十九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辩、行,知行合一。“天地人”三字把个世界尽收无余,“天时,地利,人和”三语平常深邃哲而无哲。博大精深的哲学像口语一样直白淡而无味,但却回味无穷深难测底。哲学肯定严谨,哲语不一定古板。自然流露出的哲理一定通常,通常的哲语自然清新平凡。
“天时,地利,人和”何解?可有这样一解,所谓“天时”乃唯一存在,所谓“地利”乃不同存在,所谓“人和”乃自然存在。自然无双,唯一不同的自然在变与不变间演绎阴阳和合。我们总是在用唯一的符号,去解释不同的自然,因此创造了文字、创立了文化、创建了文明。
天时皆易易而不易,地利不易不易而易,皆因人和而简易。天无时因人而时,地无利因人而利。天地人间,人始人终。人和天地,天高地厚。天地和,时利人,以人为本。离开了人,一切就都缺少了意义。意义人之义,意义人之本。
哲学是人意识对宇宙一般抽象的普遍阐释,这样的阐释以人为基。离开了人,哲学无学。哲学,人构建的宇宙人知。
(二)科学
科学是个外来词,英文写作“science”,源自拉丁语“scio”(知,知识),后演变为science。“science”清时曾译为“格致”,康有为先生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于是,科学一词流行中国算起来也有百年。
老祖宗没有创词“科学”,不等于老祖宗没有科学。科学有“前世”,也有“今生”。科学的“前世”是曾经仰望高天的哲人和俯视厚地的匠人共同打造,其实所谓哲人和匠人当时都是平常之人。原始科学离不开一般哲人的思辨和普通工匠的技能,因此科学的先驱往往也是具有哲学思辨的能工巧匠。正是人的思辨与技能结合,才诞生了人类原始科学和科学先贤。科学起初是充分融入大众的,那时在生活中甚至很难区分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后来科学脱颖而出,也就有了科学的“今生”。
科学至今虽然尚无定论,但却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学科,并渐渐独立于世了,也走上了不归之途——而归于“天地人”人之途。科学无疑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当今的科学正在左右人类文明发展。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人类有许多美好的文字,这些文字无疑促进了人类文明发展。当一种文字既不能穿越千年,又越来越只被少数人掌握时,这种文字就走上了不归之途——却不归“天地人”人之途。如果一种文字的字或词语越来越庞大,久而久之其前途就会不言而喻。大多数人都能看懂的文字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可想而知的未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文字的发展如果走上了自娱自乐,必将被多数人淡漠而淡忘,其他也当是如此。
其实,不承认古代中国的科学,不过是只知科学“今生”,不懂科学“前世”的一种表现。人类各种文化相互包容,相得益彰,都是人文关怀的善果。没有前代文化,哪有现代文明;没有过去发明,哪来如今创新。如果科学的“前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那么科学的“今生”就是现代科学。近代科学的诞生多是在实验室里,验证在自然的重复中;现代科学的起源开始在数学猜想之中,印证在设备的闪现里。设备依照人意识设计,并非自然场所,充满了意识的基因。可见,验证的重复,自然因素大于人为因素;印证的闪现,人为因素大于自然因素,这就是近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不同,也是现代科学走入神秘所在。因此,生硬将科学的“前世”和“今生”割裂开来,表现出了是一种自满,而更多的则是一种茫然。茫然自满,自收茫然。无视前世,难察今生。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天地万物,人之是贵。治体如斯,治心亦然。
科学是人实践对宇宙特殊具象的具体解读,这样的解读以自然为基。离开了人,科学何学?没有哲学指导的科学,难免趋于茫然。科学,人构筑的自然模型。
(三)故事
故事是一段历史,历史是面“魔镜”,故有谓说前车之鉴。故事有真有假,真故事假故事都值得一听。神仙只讲真故事,小鬼爱讲假故事。如是,神仙上得天堂,小鬼下得地狱。不过,有许多假故事是真故事的故事。
有故事说宇宙诞生在138亿年前,前一年是什么?前一年只能是神话;有故事说宇宙将会毁灭,毁灭后的一年是什么?毁灭后的一年肯定是幻想。如此神话将不是神话,幻想也将不是幻想,神话和幻想究竟是什么?有故事说黑洞真黑,吞噬光线,也吞噬时间。黑洞的故事还在流传,又有故事说黑洞不存在,灰洞的确有。灰洞是黑洞的“表弟”,兴许再过些许年一定会有白洞的故事,因为有兄妹造人的神话存在,没有“白洞妹妹”那“灰洞哥哥”如何去造星星?无上无下,无前无后。宇宙有变,一定就有不变,不变的是什么?易有三易,三生万物。人的语言以天地准,没有“准”一切皆成空洞。人类探索自然,最终探索的无外乎一个“准”。准者存真,真者无私。宇宙博爱,大爱无疆。
其实,哲学是故事,科学也是故事,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才会有真实的故事。自圆其说的都是故事,但假故事肯定不能长久自圆其说。虽然假故事有时很难看破,但时候一到自然就破。笔者以前日记说“微笑等候”(参阅《人都是自己学着长大》),等候的就是前面所说“时候”。没有文字,没有印刷术;没有印刷术,没有如今书本。没有数学,没有二进制;没有二进制,没有现代信息。多读书使人聪明,多读信息不一定使人聪明。人生有许多求之不来,有的就只能去等候。一切冥冥之中仿佛都有一个“时候”。学会微笑,然后才能学会等候“时候”。
学会讲故事是一种能力,学会听故事也是一种能力。讲故事也好,听故事也罢,总之,故事无什么好无什么不好,好与不好皆听故事的心态使然。心态本就可成为故事,心态好故事妙。
《故事歌》:
天下故事实在多,东说西说各说各。一头埋进故事里,不知日月圆几何。本来故事有一个,东边日出西边落。一个山头两边望,升是升来落是落。
世间故事真是多,南说北说各辙各。一头扎进故事里,不知人间究竟何。一个故事说人多,说去说来说不昨。今日此说明日变,听是听来说是说。
故事本客观而之显,多主观纸之上。纸包不住火,火了人双饰。
哲学宇宙的故事,科学自然的故事,故事人性的故事。故事可讲,故事可听,因为可讲可听的故事都有迷人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