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没有“教书匠”,哪来教育家

(2016-04-28 20:49:06)
标签:

教书匠

分类: 阚侃教育

4月28日,中国教育报刊载了一篇文章《教师教育:重拾“工匠精神”》,作者写道,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教书匠几乎成了教育领域的“过街老鼠”。

教书匠和教育家间的虚假对立,诱使“要教育家,不要教书匠”之类的口号出炉。在它们的误导下,有些一线中小学教师,不去做具体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视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把实实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轻蔑地称为教书匠,最终将导致教学荒芜。因此,作者呼吁,教师要重拾工匠精神,教育改革也要重拾工匠精神,要为教书匠正名。

这篇文章是对教育玄虚口号的一种反思批判,也是对求真务实精神的呼吁和呐喊,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当教育家”作为职业追求值得赞赏,但如果把它作为对广大教师的要求就不妥了。广泛流行“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口号,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匠”是指有手艺的人,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的人。从成语就能看出,“匠人”的标准并不低,譬如:能工巧匠、匠心独运;“家”即“专家”甚至是“大家”,是指学术技能有专长的人,对某种专门学识有独到的见解,实践经验丰富。

教书匠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实事求是地讲,一个学校里能够达到“匠”级的教师也只有一部分,有些教师一辈子也难以达到“匠”的水平,何况“家”了。由教书匠到教育家,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当教书匠怎能成教育家。

教书匠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教育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教育实践中探求教育教学规律,是做学问,为教育改革发展探路,二者的是有区别的。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不可能都成名成家,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目前来看,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凤毛麟角。广大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立足岗位,教书育人,当好教书匠。对于自身条件较好的教书匠,要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努力向教育家的方向发展。

教师重拾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才能脚踏实地、宁静致远。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53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