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以朗朗的读书声
(2016-04-21 05:50:39)
标签:
山东一块石头 |
分类: 阅读与写作 |
曾几何时,语文课堂上多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和学生麻木不仁的听,少了学生的反复诵读和感悟。特别是在高中学段,几乎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上除了老师反复讲解,就是学生埋头做题,原本生机盎然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死水一潭,语文课渐渐成了学生不喜欢的课之一。这种状况,非常让人忧虑。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想真正学好,听、说、读、写缺一不可,特别是朗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具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综合感受语言的意义、情态、情味,感悟文章的真谛。缺少朗读,学生就很难掌握丰富的词汇,很难领会文章的神韵,也很难培养起良好的写作能力,更不会通过朗读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趣味。同时,让学生朗读也是语文新课改理念大力提倡的教学行为。语文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是尊重学生主体,让学生自主实践的一种体现。
有鉴于此,笔者呼吁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一要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摒弃“满堂灌”的做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二是要强化背诵环节。对那些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要让学生熟读成诵。三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多读勤悟,让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量的实践证明,朗读是增强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盼望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再沉默,都能传来朗朗的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