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待遇低的根源在哪?
(2016-03-29 14:16:56)
标签:
农村教育工资低的原因 |
分类: 阚侃教育 |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呼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近日,我陪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的同志到县里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到,乡村教师待遇低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乡镇上缴财政,县级统筹发放教师工资的机制造成教师工资低。虽然农村教师工资前几年便收归县财政统一发放,但工资来源并未改变,仍由乡镇财政上缴。取消农业税后,对于大多数以农业为税源的乡镇来说,财力平均减少20%,且财政的60%-70%都要用于支付教师工资。由于财政薄弱,所以地方政府只能按最低标准给教师定工资。这样的工资统筹发放机制,无法满足乡村教师提高工资待遇的诉求。
二是职称评聘难造成工资低。教师以职称取酬,由于中、高级职称名额限制很严,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根据《教育时报》报道,近年来,我国同工龄不同职称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少则每月差500元,多则每月差近2000元。因此,要重点研究乡村教师的职称评聘问题,这是造成乡村教师工资整体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330多万乡村教师决定着4000多万乡村学生的求学命运,调研时,一位县教育局局长说:“代表、委员为乡村教师待遇呼吁很重要,但提出合理、可操作的建议更重要。找准乡村教师待遇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这种观点说得在理。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4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