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农村校长都应回答:农村教育的症结在哪?
(2016-03-29 08:31:32)
标签:
农村教育 |
分类: 阚侃教育 |
一年一度的全市教育督导工作结束,我在两周时间检查了近40所农村学校。每到一所学校,我都要问校长一个问题:“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在哪?”
校长们的回答大致相同,“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生源等”,这些方面确实非常重要,但差距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据我观察,除了上述差距,以下三方面也不容忽视:
一是陈旧的思维认知,不把“副科”当回事。90%以上的农村小学,由于教师数量不足等客观原因,往往首先保证语文、数学的开设,应该开设的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不起来。如此,学生学得很无趣。
二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数量少、质量差。我们所到农村小学没有社团活动的达70%,所谓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局限于去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占比近80%。农村小学本身具有比城区学校更为丰富的实践资源,但很少有学校去组织、开发,难怪有一位从城区来到农村学校挂职的校长认为,“农村和城区小学的主要差距在于活动数量与质量”。
三是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到位甚至缺位。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父母外出打工的比例在40%左右,有的学校达到60%以上,孩子的教育责任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教育效果打了一定折扣。实事求是地讲,农村家长的学历层次本身就低于城区家长,学校教育再低于城区学校,农村孩子的成长发展要与城区孩子看齐,就变得愈加困难。
总之,农村和城区小学的主要差距有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生源等客观因素,也有轻视副科、实践活动数量少质量差、家庭教育不到位甚至缺位等主观因素。因此,改善农村小学的现状必须从多方面想办法。
(作者阚兆成,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43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