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初中校校长来访,聊起了他到深圳挂职历程和体会,提及到一个课件《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与改革路径》,说有点意思,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是一个讲座,作者王水发,教育学博士、中学特级教师,任职于深圳。讲座的主旨是课堂教学的理念、结构与改革思路。这个讲座虽然不少“人云亦云”,或者说“陈腔老调”的东西,但那个“课堂教学基本过程”的观点却是得理得情,真的有点意思。
第一,“讲出来、写下来、学进去”的相互关系。王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基本过程是:“讲出来、写下来、学进去”,其间三者是相关的递进关系,主体应当是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教师的讲,要讲得全面,讲得具体,讲得生动,讲得深刻。传统的评价似乎不说教师讲得太多了,只言教师哪个地方讲少了,哪个地方漏掉了,哪个地方等加强。平时,总感到传统的课堂总是少了“讲”,缺了“写”,曾经呼吁要予以重视。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过程推进,像是一阵耳边风,一吹而过。王水发老师的高明之处,不仅强调学生要“讲出来”,“写下来”,还跟“学进去”挂起来钩来,明确指出这二者是“学进去”的必要条件。这不仅回答为什么学生既要讲,又要写,还强调了如果丢失了“讲出来”与“写下来”,就难以企及“学进去”的理想状态。
第二,“学进去”就是“对话”。“对话教学”是课程改革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课题,上至专家学者,下到一线教师,像是一个永远难以攻克的“堡垒”。华东师大张华教授《对话教学的方法论》《对话教学:涵义与价值》等多有论述。在王老师讲座中,有一个亮点,指出多维度对话与多路径生成的对应关系:如学材发生对话/独立阅读、自主学习;与同学发生对话/小组学习、交流分享;与教师发生对话/认真听讲、师生互动;与自己发生对话/个体反思、总结拓展等。当然,这只能是大致框架,其间又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三,“讲出来”才真正发生了学习。这个观点很重要。讲,就是表达,是思想、思维的表达,是经历、经验的表达。这里面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角度不同的表达,二是语言形式的表达。角度不同的表达包括:独立阅读讲出来、小组交流讲出来、师生互动讲出来、总结反思讲出来。语言形式的表达包含: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用规范的语言讲出来、有学科的语言讲出来、用优美的语言讲出来。
第四,“写下来”是有效的学习过程。这是一个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迁移能力的过程,因而是一个使学习变得真正有效的过程。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写什么,一个写的意义。写的内容是:概括提炼写下来、听课记录写下来、规范练习写下来、错题重做写下来。写的意义是:写下来使人精确、写下来使人深刻、写下来使人严谨、写下来使人智慧。
“讲出来、写下来、学进去”,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概括,主体突出学生“讲”与“写”的重要性,而这两点又是被人们所忽略的,也是改革的“硬骨头”。因为重要,才需改革,又因为难,所以更显得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