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变聪明的误区

标签:
李凌云 |
分类: 学习方法 |
图文:李凌云
我们说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家长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过早的给予孩子强大的教育压力好吗?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会抑郁寡欢?为什么有的孩子上学就偷偷逃学?为什么有的孩子读完博士成了书呆子?……在一定程度上是我们的教育走进了误区。
首先,家长误以为理性要比感性重要。
我们说左脑的功能主要是言语功能和抽象逻辑功能,简单的说左脑负责的是理性思维和学科学习的任务。而右脑更多的是负责综合分析、整理并与环境协调的能力。这样一讲家长也许就会发现,想要更好的发挥左脑的能力,必须首先发展好我们的右脑。就好像盖一座大楼,左脑是负责盖房子的瓦工,而右脑是负责设计大楼的设计师。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11岁之前),更应该注重右脑的发展,比如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尝试各种新鲜的刺激。但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过多的强调孩子的成绩。
其次,家长误认为智力越早开发越好。
现在的家长给小孩子报的多是奥赛班、提高记忆力的加强班等等,还有好多的玩具,比如乐高、华容道等等。这些早教机构和产品都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如果家长认为应该关注孩子的情商发展就没有错了,给孩子提供多的感官刺激,发展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好的。过早的智力开发,对孩子可能会造成欲速则不达效果,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情绪状态,而一味的想要提升孩子的智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压力,不要让孩子成为抑郁寡欢或者终日逃课的学生。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主要学的是适应集体生活和培养对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上中学的孩子学习的是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有了这些基础,孩子在高中或者大学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机,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最后,好多家长错误的认为只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孩子的成绩就高。
古人云“因材施教”,也就是说不是每一种方法都可以适应所有的孩子,再好的方法也许就不适合我们的孩子。如果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不高,而给孩子加大压力,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多的负担。所以,家长一定要知道两点:(1)孩子暂时成绩不高并不代表孩子不聪明,而逼迫孩子提高分数也不一定增加孩子的智力。此时,对孩子适应环境、人际交往和动手的能力培养才是最重要的。(2)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的态度更加重要。其实,大自然往往是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最好的地方,重要的是家长要在大自然中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合理的将教育理念加进去。
总之,让孩子变得优秀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但是家长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去做无谓的努力,有效的避过这些误区,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变得越来越棒。我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