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黄武雄教授《台湾教育的重建》

(2015-09-21 08:36:03)
标签:

台湾

教育重建

分类: 阚侃教育

文化同根同源教育重建借鉴意义更大

黄武雄教授《台湾教育的重建》

 

读黄武雄教授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之前对台湾教育的了解不多,读完书后,大体了解了台湾“四一〇教改运动”的情况,书中所述的许多台湾教育弊端与怪相,和今大陆的教育现状许多相同之处大陆在有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欣慰的是,台湾教育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政府、学校、老师各安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学校像学校,校长像校长,老师像老师。但至今大陆教育依然被许多弊端和乱象所缠绕,由于文化同根同源,书中所涉及的问题对大陆解决此类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黄先生剖析台湾教育问题的根源,提出“管理主义”和“升学主义”是泯灭儿童个性的罪魁,这同样是大陆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只对“管理主义”谈点体会

多年来,大陆在教育管理方面追求的是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确实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外力推动导致学校办学日益趋同。多年来,政府推动教育工作的方式,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达标工程、实验性示范性评审,各级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督导,而且检查标准统一,验收内容统一,客观上导致学校逐渐趋同无论是办学目标还是教育理念改革目标还是具体措施,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日益模糊。

学生分等级导致学校从起点就不公平。把大学分成985、211,一本、二本、三本;把中学分成各级名校、重点学校、一般学校。高中和大学招生,不同学校按照分数线依次录取,使得学校和学生从起点就不公平。

追求统一导致学失去了个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考试、统一的评价,就像制造工业品,将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学生的学习个性抹平在统一标准前。今的教育环境下长起来的孩子,很难说有多少童年的快乐,学习的乐趣,求知的奥妙,成长的过程,早已无暇顾及,大家只盯着十二年后的那个结果。

课堂纪律严格导致乖宝宝让老师满意。学校的纪律历来是很严的,各校都有自己整套的校规,有些校规是全国通用的,譬如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学生是否能发言取决于教师的恩准,不举手发言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学校纪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生的年龄越小,纪律要求就越严,小学生最严,中学生次之,大学生最松。

成绩通报式家长会导致家庭教育起反作用。一次家长会可能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但家长会开成了“成绩通报会”或“训斥会”,更有甚者,按照孩子的成绩给学生家长安排位置,成绩好的学生家长坐在教室的前面,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坐在教室的后面。这种无形的惩罚让很多家长非常难堪,谁都知道,中国人是最爱面子的,在这样一个互相比较且对比鲜明的家长会之后,家长将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考试成绩不好的孩子那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家长在家长会后教育孩子时,习惯于把自己对孩子的看法与老师的意见相结合,夸大孩子在学校的问题,这会使孩子认为老师没有如实反映他在学校的情况,对老师也产生抵触情绪。这样就使家长会失去了促使孩子进步的作用,并且成为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矛盾集合体,结果起到了反作用。

教师配置结构导致教育的基础不牢固。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越往下标准要求越低;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乡镇、农村,教师越往下素质越低。大家都明白,教育的基础在最底层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这是教育之基,人才之基,民族之基,打好这个基础,就应该把最优秀的教师群体放在这个层面,然而,我们的做法恰恰相反

读黄武雄教授的《台湾教育的重建》一书,我们不应该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还应该举一反三。大陆基础教育目前正处在一个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互相交融、并且内涵质量提升发展的需要日益突出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深层次的发展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步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