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山在重庆的讲座摘记(梁恕俭)
(2015-07-07 07:05:00)
标签:
杜金山 |
分类: 呐喊.建议 |
我是谁?可以上网百度……在体制内我有许多光环,在民间我也有许多绰号,其中“基础教育界十大疯子之一”、“课改先驱”,我比较认可并为之骄傲,人活一世,总得干点事儿……经历了20年的困惑,成功解码了教育,10年的摸爬滚打,课改之路也走通了,觉得人生蛮有价值的……
今天的讲座内容是对高效课堂四个关键问题的解读: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真的高效吗?高效课堂的动力机制?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明确:只是高效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只是指向课堂的高效课堂不是高效课堂;仅仅实现了技术植入的高效课堂不是高效课堂;认为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流派的高效课堂不是高效课堂。
课改是国家意志,是合格校长办学的新常态;高效课堂是通往教育本真的最佳法门;高效课堂教育就是正(真)教育本身。
在单位时间内多干事的所谓的“高效”,只追逐分数的所谓的“高效”,放在民族大环境里,是一种零和游戏,这种游戏是内部的竞争,是内耗,无异于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对这部分人好了,必然导致另一部分人差;让一部分成功了,必然以另一部分的失败而抵消。
只所以产生这样那样的流派,就像不同的人群都在爬教育这座山,从不同的角度、途径上,到山顶的时候,看到的风景是一样的。高效课堂不是一种教育流派,因为它已经站在了制高点上。
文化是一种氛围,往上走,是价值观,表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是生活方式。
想要准确理解高效课堂,必须要准确理解教育。高效课堂既是一个课堂概念,更是一个教育概念。
在课堂层面上,高效课堂的定义是:两大要素(资源和效益)
在教育层面上,高效课堂和定义是:五大目标(发现人、发展人、成就人、成为人、超越人)
教育即人学。
以前,课堂资源=教师+教材+教辅;在高效课堂语境下,学生不但是教学资源,还是第一资源。学生由资源的消耗者变成了资源的提供者,这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学生是资源,而且是重要的资源,所以要保护,开发,利用好——利用学生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学生身上有五大资源:独特性资源、差异性资源、组织性资源、认知冲突资源、认知冲突的差异资源。
守着金山,莫再讨饭。
先生先生,“先”“生”出来的,所以当老师。
有差异就可以发生教学。
学生的动力从何而来,从组织中来。
高效课堂还是搞笑课室?有的人看到的是“乱”,有的人看到的是“活”。
什么叫乱,什么叫活?形象的例子,世界杯足球比赛叫活,24个人有共同的追逐目标;火车站那叫一个乱,南来北往,各忙各的,没有密切相关性。
自己的世界里没有的东西,眼睛里是看不到的。
没有纠结过的教师,我不知是祝贺,还是可怜——孔子说,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没有纠结,难道您已经年过古稀了吗?
高效课堂是否真高效,要用第三只眼看课堂。看清楚被真相掩盖的真相。
不敢搞课改,是因为没有真信任,信任才会产生行动。
三率大调查:精力流失率、高效学习率、抬头率。
转变学生的身份,听课者变参与者,服从者变成主人。
表象和真相往往是反着的。
宏观(环境决定),中观(两个作用),微观(主体决定)
微观由主体决定,而不是由教师决定。
教师是条件:适度即可;
学生是主体:没有主体就没有学习。
教育是主体间的活动。不取决于一方,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如果说考得好是你的成绩,那落榜者你就应该承担责任。
学习环境是固定的,环节是固定的,行为方式是固定的,条件一旦固定,质量取决于主体。
把权力向学生移交。但要注意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教育过度,关怀过度,适度才好。
绝不让成绩问题绑架教育。
主体性行为:无法替代,等待花开。
成绩三要素:唤醒的量、介入的质、持续的时。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正的哲学,不去掉标准答案,民族素质就会退化。
动力在“心”,触动心。心动导致行动,最强大的动力在哪里?来自于信仰,信仰就是我死后要去的地方。
动力公式(一):欲望+获得=满足、幸福、自信、正能量、增强自我、EQ上升、激励机制、人性善;
动力公式(二):欲望+失去=恐惧、苦难、不自信、负能量、自我降低、EQ下降、约束机制、人性恶。
欲望层级——
生理型欲望:物我(天理)
心理型欲望:俗我(人欲、善欲、恶欲)
精神型欲望:真我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区别,未成年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或理想。把成年人的意见,强加到孩子身上,是违背常理的。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生理层面:高度相似
心理层面:量的变化
精神层面:质的不同
动力来自哪个层级?多数成年人的动力来自两个层级,生理层级和心理层级;极少数成年人的动力来自三个层级:生理层级、心理层级和精神层级。
当下的未成年人的动力只能来自一个层级即心理层级。
动力分析及对幸福的解释——
心理型动力:必须、有限
心理型动力:未必、无限
信仰型动力:无畏、坚定、无尽
高效课堂的五大组织:对子、小组、班级、级部、学校。
基于学校的整体评价体系——
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行为型评价和学业型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和效果性评价。
评价的基本原则——
激励性、全面性、即时性、全员性、多样性、层次性、累积性;
对教师:科学、全面、客观、密度、力度
评价的规范标准:《学生高效课堂学习行为评价标准》《教师高效课堂组织及实施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