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从来不评职称的台湾教师
(2015-06-01 08:18:51)
标签:
教师职称台湾 |
分类: 视点.争鸣 |
台湾从来没有评职称这回事,大家都是教师,没有不同的职称,若有也只是职务上的不同罢了。只要没犯什么大错,每年薪资都会升一级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资愈高,这个与你有没有发表论文,有没有上公开课都无关。
除了教龄,台湾教师的薪金水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若是去研究所进修,取得硕士学位,就会一次跳3~4级;若取得博士学位,又会再跳几级。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从此就在那个顶级了。
以刚毕业的教师为例,每月薪资约四万新台币(约八千多元人民币);顶级教师吧,每月薪资约七八万新台币(约一万七千多元人民币),不过这还要看他的学位。
大陆的学校,每学年末都有一个年度考评(考核),有不合格、合格与优秀之分;还会评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台湾没有,从来没有什么优秀与不优秀的评比,大家都是一样的。教育是一种良心志业,大家都一样优秀。
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是由学校教评会来考核教师的,每学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没出什么乱子,都会通过四条一款(即甲等考核过关),薪资会晋一级,年终奖
学校从来不统一出卷考试,而通常是由教师轮流出卷,虽然也交换监考及批改,但并不会出现那种恶性竞争和成绩上的比较。不过有时,班级间也会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班级是否有太大落差。校长多数不会太干涉这些事的,只是鼓励老师们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时的教学研修活动,通常围绕哪些主题?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师除了要参与学科方面的教研外,还有一些专门课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别平等教育、环境教育、信息教育、家政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议题。另提的一点是,现在教育必须“零拒绝”,所以还需要考虑到各种特殊的学生,如视障生、情障生、学障生、智障生、过动症学生、妥瑞氏症学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与有关特教的研习,学习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和大陆相比较,台湾很少通过公开课进行听课研习。新近兴起“学习共同体”或“教师专业评鉴”,有人开始主张推行公开课活动,但关注的焦点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成效上,而非批注教师的教法。且这样的公开课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观摩的形态,而多属小课室的观摩。
这么多的研修内容,老师们几乎每项都要参与,教研活动非常频繁,所以会感到负担很重。不过,有些教研活动老师们是非常喜欢的,以我们数学辅导团办的数学研习活动来说,老师们偏好创意教学、数学工作坊、信息融入教学这样的话题,尤其是我们在寒
我属于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较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我喜欢教学,所以常常在学习,或开发新的教学材料及学具。还有,我平时的很多教学点子,主要来自数学
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不会特别给他什么附加的学习任务。我们不会给他买什么额外的参考书、练习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固定的读书和做家务的时间,其余的时
不担心他们玩计算机玩上瘾吗?不会的,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节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学习的。比如我儿子,小时候超喜欢打“三国志”的电玩,所以他对“三国志”了如指掌,这没有什么不好。
台湾的孩子,几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学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看学校优与不优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竞争了,不过这也是我们忧心的。
有两次统一的考试。第一次叫学测考试,时间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节前。那时,学生只学到高三上学期的课,下学期的课程都还没有学习呢。考完评估分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