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的暑假,本该是孩子和家长的最爱:孩子们可以暂时卸下学业重担,稍作调整;家长们也不必起早贪黑地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日日检查孩子的作业。然而暑假过半后,不少学生和家长却天天盼着开学。
上学盼放假 放假盼开学
“上学的时候天天盼着放暑假,可以睡懒觉、上网、看电视,这些平时上学的时候想都不敢想,放假前就想着这个假期好好歇歇,把平时享受不了的都给补回来。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天天无事可做,真让人烦,常常又盼着早点开学,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无聊。好像每个假期都会陷入这种怪圈。上学的时候盼着放假,放假的时候盼着开学。”
吃饭、睡觉、赶作业、挨骂
空虚无聊成了孩子和家长口中“暑假”的代名词。调查数据显示,有17%的学生表示自己每天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而仅10%的学生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下。网络、电视成了孩子暑假休闲的主要方式,宅童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啥时候开学啊,放假在家真是无聊啊!”不少同学都有着暑假生活乏味不堪的感受。
家长掰着手指盼开学
“真希望早点开学呀!”不少家长都表达了和孩子们同样的愿望,只是他们的理由不尽相同。孩子在学校里有老师管着,就不会有那么多坏习惯了。在暑假期间,沉迷游戏,晨昏颠倒,“根本管不住啊,说多了他还跟我吵……”不少家长都患有“假期焦虑症”,他们表示,几乎是每个假期,孩子的坏习惯就像野草一样疯长,生活没规律,学习没计划,或厌学,或慵懒,或沉迷游戏染上网瘾,让家长头痛不已。
假期里家长真的不知让孩子干啥好
一到假期家长就头疼!自己上班,孩子无人看管,上辅导班成了很多家长无奈的选择。
教育部门发校内“禁补令”,把辅导的“刚性需求”推向了市场。补课地点由校内转向校外。补课的费用从百元升至千元乃至几万元。
在升学压力、社会竞争等各种因素压迫下,许多家长选择培训班是无奈之举,也是真实需要,正榜生与择校生,一分之差万元之差,托关系、走门子也上不了学,家长能不急吗?
面对大量存在的社会需求,政策制定存在明显的滞后。学校不能补了,社会怎么办?教育部门不能一推了之,亟需建立起规范的市场准入机制。“禁止不让做什么,拿不出让做什么”的政策都是不作为的表现。
节假日,一些家长和学生竟然不知道除了补课之外还能干什么,这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时代的一大悲哀。
9月2日,家长终于松了口气,学校终于开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