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工业”
(2013-07-08 09:02:42)
标签:
教材建设教育 |
分类: 呐喊.建议 |
近几年,一本由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画的语文课本《开明国语课本》,出版于上世纪30年代,出版社重印卖断货,家长学者持续热捧,媒体引发热议。这本在时隔70多年后重新走进公众的视野,它勾起的不仅是人们对那个久远年代的回忆,还有对语文学习最本真的一种期待。
其原因很简单,一是因为课本篇目简单,虽然话不多,却朗朗上口贴近生活,加上丰子恺的配图,构成了一幅幅意象优美的儿童田园诗。二是因为课本的编写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始终,教材中渗透着公平、正义、自由、爱与被爱等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处处体现生命间的微妙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三是因为开明版课本正是使用通俗的白话文,将一些传统理念渗透其中,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有效地把国学内容体现出来,通俗易懂,不失为国学启蒙教材的一个范本。
刘伯承元帅作为新中国第一所军事学院的院长,他将教材建设比作“重工业”。教材工作极其重要,它是育人的基础,老师拿着教材教,学生依靠教材学,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理论、思想等等,多半来自教材,来自教材的启发和引导。没有教材,便没有系统完整规范的学校教育。
某民间学术团体强烈批评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教材建设是教育工作的“重工业”,就应该要把教材建设作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来抓,建立健全一个可以源源不断“生产”出好教材的制度机制。建章立制,理顺关系,搞好谋划,组织力量,搞好各类教材的规划、选用和编写,不断提高各类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理论性、实用性,时代性。教材的质量决定教学的质量,更决定着育人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