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知】家庭教育书籍中 “案例”的局限性

(2013-07-01 16:26:22)
标签:

家庭教育书籍

案例

个案

局限性

育儿

分类: 家长学校

        近日,在和几位知性家长聊孩子教育时,她们几乎不约而同的说出一个观点,她们认为,自己结婚后读了一些早教和家庭教育的书籍,也把有些做法尝试着在孩子身上用,其结果收效甚微,或者不起一点作用。

这是为什么呢?风靡一时的“案例”法怎么在实践中得不到实效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赵忠心说:尽管一些书中提到的家长有成功的经验,但经验毕竟不是规律,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指望把某个家庭培养孩子的做法和经验作为“万应灵药”或者“绝招”,生搬硬套到每一个家庭,大多数家长是要失望的。

的确,什么100个经典案例解析,他培养出了3个清华、北大学生。 太“典型”了,也就太没用了。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天底下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因为,众多家庭的众多孩子在那个方面或那个点上并不典型,所以,典型就失去了作用。

有些家庭教育书籍是众多典型案例集萃,有的则是教育专家自己教育培养孩子的做法、经验和体会,至于集萃是集众多成功经验于一身,又有谁家的孩子这么典型。至于对自己孩子做法和体会,又有多少家长具备专家的知识、方法和素养呢?

好的家庭教育书籍应该在孩子智力开发、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发现和寻找出一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各个类型的孩子都适用,那些极端观点和做法的书都不是好书。

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家庭教育书籍中,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不少家长对此感到困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指出,家长在选择家教书籍的时候,先要搞清书的特点,再考虑自己的需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他说,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家教书籍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个案经验(也就是通常说的教育偶像书),它将一个孩子或若干个孩子的教育经验编成书,期望家长们被别人孩子的成功经验所吸引,照搬过来给自己用,实际上,多数家长不能如愿。因为“个案”毕竟是“个案”,不是普遍规律,家长如果读这类书,先要思考哪些经验是符合普遍规律的,是自己可以借鉴的。要特别注意自己家庭、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性。

第二类,文献资料。这类书是收集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文献资料,加以分析、取舍、点评、汇编而成的,确实蕴含着大量可以借鉴的规律性内容,如果家长有精力和时间,不妨比较、对照着阅读这类书籍,要理解内容的精神实质,抓住规律性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再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

第三类,现实的应用研究成果。这类书,是对现实的家庭教育进行研究以后出版的成果。这类书的特点是现实性比较强,贴近实际,但是,不一定很科学。

最后,王宝祥提醒家长,无论选择哪一类书,都不能盲目照搬,一定要认真研究、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实际,通过读书,获得理性认识,再变为自己的行动。更重要的是,不断总结自己进行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调整教育行为。或者说,自己写自己的“家教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