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缺“思想传播”缺的是“思想制造”

(2013-06-25 16:27:14)
标签:

思想传播

思想制造

教育

分类: 视点.争鸣

 

    思想大师与学问大师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开创者,后者则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发扬者。一个民族如果仅有学问大师而没有思想大师,这个民族只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孔子在复兴周礼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上由“亲亲”主张了“贤贤”,因此,他成了孔子。鲁迅发现中国礼教的“吃人”真面目而提出了“立人”的新思想,他成了鲁迅。孔子和鲁迅是思想大师,他们为中国文化的进步事业创立了新的发展方向。

再观我们的教育学、心理学,从头到尾除了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几乎看不到“中国教育思想、心理理论”的影子。课程改革后,进口了许多国外的理念、思想,但我们自己并没有制造出什么新思想、新理念。

有些研究文章篇幅不足5000字,注释足足200条,是借鉴与传播,哪里有什么创造呢?

一年一年,我们研究的成果如山一般,然而,我就怀疑那些所谓的成果除了作者和编辑之外,还有谁有心情去细细研读,以求精神的滋养。再者,那些文章究竟闪耀着多少思想的光辉,又有几多人性的色彩呢? 
    从我们中国来说,古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一般都是某一地的官员,直接参与政事,视野自然就开阔得多。他们往往一方面是诗人、作家,一方面又是理论家、书法家、画家。王羲之、张衡、王维、苏轼、徐霞客无不如此。

王国维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早在1911年以前就已经绝迹了,是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