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习惯就是守规则

(2013-06-16 09:00:08)
标签:

好习惯就是守规则

育儿

分类: 家长学校

西方社会流行许多儿童教育的好书,大同小异,概括起来,用其中一本书的标题就是:“我们在哈佛大学得到的教育都是我们在幼儿园里学过的。”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这段话告诉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

了解西方的幼儿园教育,使人受益很多。例如,最重要的幼儿园规则,伦理有关的:从哪里拿了东西一定要放回原处。这一规则的扩展是:一定要做完你开始了的事情。所谓“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这一扩展的扩展,就是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然后,遇到“天降大任于斯者”,可以扩展普通的责任感为康德所说的义务和道德。还有一项规则也特别常见:与他人分享。这一规则的扩展当然很多,例如,同情他人,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同情小动物,维护正义。总之,相当于孟子所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扩展下去,就有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

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的行为规则,而且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通融余地。孩子的行为规则是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渗透了进去,同时,这种规则又是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着想的前提下实施的。

  反思我们的规则教育不难发现还存在许多的问题:首先,规则经常是因人、因事、因情、因景而异,这个孩子可以做,那个孩子不可以做;成人心情好时可以做,成人心情坏的时候就不可以做;爸爸说不可以做,而妈妈说可以做。如此等等,加之我们对孩子行为规则养成的漠视,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对行为规则不了了之了。其次,行为规则教育更多是停留在说教上,孩子的良好行为规则意识不是说说就能成的,而必须由我们成人率先垂范,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行为规则环境。在国外,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教育,不是专门在学校进行,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是在家庭中,因为人的性格的形成,更多是与家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第三,规则教育不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前提,而是以某个人说了算的方式制定规则,使行为规则教育表面化、刻板化。

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做法,一以贯之地遵守共同的规则,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把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行为规则渗透到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去,使之成为人的文明行为中必不可少的内核。

孩子的品格,反映家长的素养和幼儿园的品格,儿童的教与养,必须从日常小事开始,培养孩子“知微见著”的能力,逐渐养成伟大承当的人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