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不怕早 关键在家庭
(2013-04-03 08:08:10)
标签:
早教育儿 |
分类: 幼儿.小学 |
早教要从孕期开始。孕期和出生后头两年是儿童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则不能充分发掘其应有的潜能。为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在全国15个经济比较发达城市开展“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项目目的在于规范保健人员对孕妇、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的内容,培训和推广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实用技术,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提供科学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服务能力,提高孕妇、婴幼儿家长正确育儿的水平和对保健服务的利用能力。项目突出特点是从胎儿期开始,一直随访服务到儿童出生后3岁。对孕妇和所生的0
早教的关键是教家长。孩子的早教很重要,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养护者和教育者,是任何机构都不可替代的。早教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要保持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把早教的重点放在家庭,重视家庭早教才是正确的早教。在迪金森看来,早教其实大部分时间教的是家长,目的是为了让家长变得更专业,如果只是让孩子去早教机构玩,那完全没必要。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隔代教育,家长更需要学会观察孩子,提升家教的技巧。
早期教育必须遵循规律。董海燕主任医师说,早期教育就是在孩子们发展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良性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潜能变为现实的能力。随着脑科学的新进展,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早期综合发展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事实证明,早期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需要。在婴儿出生时大脑皮层的发育已达到可能形成条件反射的程度,就是说能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如辨别味道,感受音乐,用眼睛跟踪物体。但这种能力只有在外界不同刺激下才能发展起来,更早的给予刺激,可以加速先天潜在能力的早期表现。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不给予刺激和训练,有的细胞活动能力就会降低,已形成的反射还会消失。儿童两岁神经纤维已发育很好,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联系,三岁已形成网络联系,神经纤维已髓鞘化。两岁脑重已达成人1/3,三岁达成人的3/4,七岁达成人的90%。这些都说明,早期教育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玩就是开发潜能。迪金森认为可以。他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几个小孩在一起玩,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设置以及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式环境,激发出孩子不同的行为表现,丰富其个人的经历,促进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提高连接密度,从而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增加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孩子内在和外在的综合能力,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潜能开启。
早教要观察和大体确定孩子的智能发展类型。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的智能应当包括音乐智能、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间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7个方面。每一种智能都能以大脑的生理机制为依据,有其生物学基础。这样,每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智能的组合,显示了人类能力的多样性。因此,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提供一种丰富适应的环境,促进儿童整个脑功能全面成熟起来,让孩子综合的全面发展。例如关于孩子心理教育,事实上心理行为从小就开始了,心理健康也制约着孩子人格的塑造,所以说,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不能单纯地讲究智力的发展,应该从体格、饮食、心理、智力等多方面综合培养。
早教不能拔苗助长。孩子在每个阶段应当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有他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依照家长的思维和要求替代孩子的特点。现在往往是家长把自己的期望与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超前去实现,这是进入了一种误区。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到了不同的年龄段,自然就会获得不同的技能。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一种学习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生活的认识,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正确态度,不应过度强调技能,很多的技能其实都是与生俱来的。在一些家长的潜意识里,常把智商高低看作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例如一味教孩子认字、算术,还有的家长以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多认字,1岁认1000个字、3岁认3000个字。董海燕主任医师说,这些做法想法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反而影响了儿童体格、心智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