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究竟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2013-04-01 09:52:05)
标签:

望子成龙

望子成人

做最好的自己

育儿

分类: 家校共育

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人?健康第一还是成绩第一?把成长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还是父母包办一切?最好的自己还是老跟别人比较?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和结果 

 

家长朋友们,当怀孕的时候,你是不是最担心孩子是否健全健康?当孩子出生后看到孩子健康时是不是又希望孩子是优秀的、卓越的?

    望子成龙没有什么不好,哪个父母都有这样的想法,问题出大家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孩子,那就是分数的标准。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你做第一,别人就做不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不一样的,应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只有成为他自己,他才能生活得幸福,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很多父母亲就用唯一的分数标准“压榨”孩子,最后,孩子生活中留下的只有悲伤。

    我们的家长“望子成龙”情结深厚,按照自己意愿塑造孩子,许多发达国家的家长都是“望子成人”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在原西德,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养观念和方法有不少欠妥之处,情感上“过分溺爱”,社交上“过度保护”生活上“过分包办”经济上“过分放任。 其教育结果是我们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业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表现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适应环境和应变能力,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关心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望子成龙还是望子成人?健康第一还是成绩第一?把成长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孩子还是父母包办一切?最好的自己还是老跟别人比较?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教育和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