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写的和做的为啥不一样?

(2013-03-30 18:19:20)
标签:

讲的多是不了解学情

教育

分类: 课程与课堂


在学校看校刊上老师们的研究文章,总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文章的理念先进,对教学重点问题的把握准确,对问题症结的分析到位,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措施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令人十分欣慰。但是,当走进这些老师的课堂,就进入了另一番天地,“学生主体、以学定教、教是为了学”的理念不见了,“三讲三不讲”也不见了,即使安排了些学生小组合作活动,课堂的总体结构也看不出“质”的变化,讲了总比不讲好,不放心、不放手,传统的“讲的过多”的问题并没有很大的改变。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什么老师写的和做的不一致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一个:不能很好的了解学情。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分析。

一是不少老师听专家的报告后脑子热乎一阵,在实践中基本用不上,埋怨专家的理论“假大空、不接地气专家们听了老师的课后,认为有些老师是在“表演、搞一些假动作”,常态课又回到了过去,埋怨老师“理念落后、方法陈旧、抱着老一套不放”专家和老师的相互埋怨,其实是理论与实践经验无法实现有效沟通的矛盾,这就需要有人来做,“把教师的课堂提升到理论高度的实践,把专家的理念下降到课堂层面的理论”的工作。就是把理论和实践往中间靠,使二者有效的沟通起来,融合起来

二是对“备课比上课重要”的认识不到位。在备课上多花点时间,如根上浇水,在讲课上用时过多,似叶施肥。备课时一定要弄清哪些该讲,哪些少讲,哪些不讲。备课一定要进入学生角色,对每一个教育对象的心力、智能、性格、特长做到一清二楚揣摩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和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备课一定要对教学目的、步骤、重难点、板书设计、作业练习等加以综合考虑,做到有章有法。而现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掌握课文内容上。上课就是备课方案的实施,因此,课上的好孬关键在备课,当前备课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不真了解学情,了解了学情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就一清二楚了,老师讲的过多的主要症结就是不真了解学生和学情。

三是对“说课比讲课难”的理解不到位。说课并不是比赛时才用的着,它应该成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备课后,来上一个自我默默的说课,反思一下我为什么这样上课?为什么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设置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实际吗?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我怎样检测我的课堂效果?我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吗?等等。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讲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说课需要教育理念、理论的支撑。上课就是根据备课或教学设计进行课堂实施。因此,说课比讲课难。

总之,把课上好,关键在于把课备好,把可说好,好课是接地气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接地气的理论应该来自课堂,指导课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