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施高效课堂的五个关键要素

(2012-07-17 11:20:51)
标签:

高效课堂

实施

路线图

杂谈

分类: 课程与课堂

  

   高质量的导学案是抓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落实“三讲三不讲”是关键,评价体现“三高”是核心,“三段”反思是深化。

 

 

   高效课堂的目标: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
   1、高效课堂的抓手:导学案
   编写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和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导学案要做到教与学的目标明确、具体、可检测;主干、核心知识问题化,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学习效果检测限时化。
   把知识要点、学习要求、课堂检测,规律结论、例题、训练、作业融合到教学案中,让学生的预习、讨论、展示、作业都有依据,以引领他们的自主学习。
   2、高效课堂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学习好、中、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有,层次间依次帮扶,发言时问题难、中、易对应成员好、中、次为好,在开展合作学习时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的训练。
   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要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来设定,一般内容不宜放在合作学习中,要敢于变各种“句号”为“问号”,对于那些开放性的内容,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明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学生认真听清楚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适当的教育,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在分享中体验自身的价值。
   教师作为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合作学习中要尽量多走动、观察和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和调控,及时进行引导、点拨、辅导,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评价和深化。
   3、高效课堂的关键:落实“三讲三不讲”
   落实“三讲三不讲”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三讲是指: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易错易漏点。 “讲重点”一是讲清知识的含义、结构、层次;二是讲清知识运用的方法步骤;三是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要求。“讲难点”一是精心设计思考讨论题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引例和学生举例相结合;三是对于过于偏难而又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师可以不讲。“讲易混易错易漏点”可以通过习题训练的方法加以解决。
   “三不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自主预习学生不看不讲,新知学习学生不议不讲或没问题不讲,课程训练学生不练不讲或有问题学生不研究之前不讲;二是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三讲三不讲”的核心工作就是充分了解学情,这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专家说教育学可概括为一句话:先弄清儿童知道了什么或不知道什么,因此,快速准确的了解清楚学情,是教学成功的重中之重。
   做到了“三讲三不讲”,讲得时间少了,给学生的支配的时间多了,就给了学生主动性,再加上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4、高效课堂的核心:评价体现“三高”
   “三高”是指: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效率: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提高。
   单位时间内学生参与程度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思维量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的知识量高。一般来说,高效课堂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100%参与,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
   高效课堂要三看学生:自主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落实“三高”关键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的设计是否适当。
    5、高效课堂的深化:“三段”反思
   “三段” 反思是指: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认知水平进行审视,进行教学预测和分析,再次查漏补缺。
   教学中反思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教学现象,环节以及突出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机智地应变。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后反思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体地回顾、分析、反思,写下自己执教的体会或失误,记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点和困惑,它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重要途径,具有即时性和批判性。

 

高效课堂操作表

项目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

当堂检测

总结与反思

时间要求

时间多少看内容,课前课中因课定

课内展示效果好

20 分钟不可少

课中固定时间

10分钟为宜)

时间多少看内容,课中课后因课定

 

做什么

明确学习目标;解决学案中的问题

探究学案中理解与应用性问题、疑惑问题、生成性问题;展示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展示的效果

总结收获;总结不足;找出提高的方法

 

怎样做

独学、对学、群学;

读思写;

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说、讲、写、辩)

当堂考试,巩固提升,及时反馈

说出感悟启发

写出反思笔记

教师角色

指导、督导

诱导、引导、点拨

督导、辅导

引导、激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夏日话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