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要实现三大转变

(2011-12-15 16:41:35)
标签: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

转变

教育

分类: 报刊发文

    能力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变

    课程改革倡导将知识导向转变为能力导向,这是一次跨跃,但从教育的本质和改革的长远目标来看,这次跨越还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将改革目标上升为价值导向。所谓“价值”,包括“自我价值”、 “道义价值”和“公民职责价值”。自我价值给予学生自信心和自我意识,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力;“道义价值”培养学生在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尊重、负责、关怀和赏识他人;“公民职责价值”则培养学生成为坚强、有毅力、有知识、有见闻,国家有难,能奋起捍卫祖国的好公民。

    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时,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先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说明了儿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要意义。

    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难说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培养出来的,往往是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从对待学科知识、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染而形成的。因此,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每节课都存在的直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很多课上似乎可有可无,有的老师认为解几道数学题还用到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吗?怎么会用不到呢?解题需不需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需不需要探索创新、知难而进、百折不回的勇气和毅力,这些是不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这种好似可有可无的状态,要实现这个目标往往需要更多的知识与智慧,既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想达到什么目标,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过于明显或者直接的行为,因为润物无声、不留痕迹的教育更容易走进学生心里。

    育人要育心,心通了,一通百通。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是老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

    课程改革之前,课堂结构多是单边、预设、讲授,灌输、封闭、应试式的静态课堂。考察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是看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技能,看教师讲的功力,讲授虽然有效率高、成本低、保证知识的系统性、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优点,但也存在许多弊端和局限,譬如:讲授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不利于因材施教,无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易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易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能力。讲授过多,会挤占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之后,课堂发展为单边与多边,预设与生成,讲授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结构,课堂内外紧密结合,形成了动态开放、启发探究、互动交流的生活课堂,较好地落实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理念。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一节课只讲4分钟”;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一节课教师只能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课程改革前后课堂教学的变化,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必须实现一个大的转变,要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加强管理技能培养,备课要注重学情调研,注重教学设计;上课要注重引导、调控、释疑、矫正、评价、总结归纳与升华;课后要注重反思、完善和提升。

    过去讲的好是好老师,现在管的好是好老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提高课堂教学的管理技能。

 

    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转变

    教师每堂课都很努力,是不是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课堂之间缺乏联系性,缺乏对学科教学的整体把握,学科成绩也不会理想;如果课堂之间是有机整合的,哪怕有些课堂略有缺陷,也不失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科教学成绩也会比较理想。这个道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课堂教学将学科知识肢解成学科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主要培养学生分析知识的能力。学科教学是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综合为学科知识,这个过程既要培养学生分析知识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更重要一些。这也是一些学生平时学习还可以,到系统复习时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能力的切换没有跟上来。

    分析能力易于培养,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从一道题到另外一道题。综合能力就不容易了,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点,有可能转化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从而在考试中轻松提取出来;更多时候,是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在不能整合为系统学科知识时,反而搞乱了思维。因此,不管是在学期初、学期中还是学期末,教师要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在每堂课上努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才可能避免学科教学赢得了知识点上的成功,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盯着脚下的路”,学科教学是 “盯着前方的路,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既要“盯着脚下的路”,又要“盯着前方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