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听课“4×5”(转)

(2011-09-15 14:36:36)
标签:

有效听课

教育

分类: 课程与课堂

     世上没有一个名师是不经过“听课”而成就的,名师的头脑中总是存贮着成千上万的“课象”。 名师的成长是随“课象”的不断累积而攀拥而起的。
    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的路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的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一、课前——“四项准备”
    听课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听课前要做准备工作。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备文本”——重温课标理念及相关理论,熟悉教材,解读所听这节课编者的意图,通晓教学内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弄清新旧知识的承前因素与启后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备目标”——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判断课堂教学的效果。
    3、“备教案”——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备方向”——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要明确听课目的、计划和要求,对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锁定听课的重点和主听方向,带着思想进课堂。否则,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也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课中——“四个到位”
    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在课堂教学阶段,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
     1、“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
     2、“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
     3、“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
     4、“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填写观察量表等。
    当然,听课时不可能将“看、听、想、记”等多种听课活动分割进行,而是边听边看、又记又想的,是“看、听、想、记”协调发展、联动推进的。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
    
三、课后——“四点工作”
    1、整理——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思考和整理。比如翻翻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整理统计观察量表的数据,写一篇“听课评述”。
    2、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3、归因——每一节课都有其特点、亮点和不足。听课后可进行归因分析,如这节课有那些特点,这些特点在课堂中是如何表现的?亮点有那些,优在何处?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4、对策——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十全十美的课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一无是处的课也极为少见。听课者要用审美的视角,赞赏的眼光,挖掘、发现和放大课堂中的“闪光点”,不要吹毛求疵挑毛病,但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真诚提出来,令人信服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要寻求和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方案。
    
四、对策——“四个带着”
    在教学管理中,听课是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学校要求:听够相应的节数,听课笔记填写完整,及时写出评课等等。应该说,听课花费管理者和老师很大的精力,但是听课后产生的效益到底有多大?听课后老师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多少启发?专业的水平提高了多少?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应做到“四个带着”:
    1、带着思考去听课
    听课之前要思考,三思之后进课堂。第一,思考教学内容,做到重点、难点了然于胸;第二,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听课时带着“教案”进课堂,在观摩中找异同;第三,思考做课者的教学风格(若没达到这个层次,也要了解了解其日常教学情况),以使听课更具针对性。听课之后更要研究思考做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法学法设计、教学亮点与遗憾点等问题。经常这样思考,听课者就便于与做课教师交流,能作出恰当的评估,同时亦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带着欣赏去听课
    很多教师怕别人听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听课者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听课本应是学习、交流、研究,但有些领导与教师却不看对象,求全责备,似乎听后不说出一大堆问题就显不出自己水平来。这会极大的挫伤做课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听课者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欣赏与发现的心态去听课。古人讲“开卷有益”,今天我们要提“进门有益”。走进任何一个教室,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看、听,一定能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只要发现一处,这节课就没白听。如果听后认为这节课一无是处,问题肯定不是出在做课老师身上,而是听课者身上。心态调整好了,做课教师的优点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了。听课者这样听评课,老师们怎么会不欢迎呢?
    3、带着关注去听课
    以往听课,关注点更多在教师的语言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听课的关注点也应随之改进,变只关注或更多关注教师语言为全面关注课堂,关注课堂40分钟里师生的生命历程。以下几点尤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4、带着材料去听课
    要使听课更加到位、有效,减轻记录的负担,听课时要带齐听课物品,如:教材、教参、听课记录本等。此外,为了更深入、全面、有效、高质量的听课通常还要借助大量的课堂观察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更能真实地反映课堂的全貌。因此,听课时还可以带量表去听课。
    
五、关注——“四个要素”
    1、听课位选择:
    教师听课时选择什么位置落座大有讲究,选择什么位置听课,大而言之是听课者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小而言之是科学性的问题。听课位的择定既要考虑听得清楚,还要尽可能地虑及便于观察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获取大量的课堂信息。
    最佳听课位示意图
    2、 听课记录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然而,听课过程中常常是顾及了听、看,又顾不上记、想,顾及了记,又顾不上听、看、想。因此,听课记录要掌握听、看与记、想的方法和节奏;应有所侧重,记录时力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简便易行的速记方法。
    3、 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听课时间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星期 第 节
    课题名称 听课地点 
    听课记录教 学 过 程备 注
    听课评议优点 
    缺点 
    听课教师所在部门 听课教师签字

    4、 课堂观察量表
             
   常见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观察量表有: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学 生 表 现评 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时间、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视   角得分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
                  6、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对学生反应的注意
                  8、对学生突如其来问题及状况的处理
                  9、能否通过恰当评价引导对学习主题的深入思考
                  10、能否学生的意见,并与学生平等交流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时 间   地 点    课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记录观察内容次数效果评价
                  ABCDE
                  教师提问类型1、描述性问题     
                  2、判断性问题     
                  3、论证性问题     
                  学生提问类型5、理解性疑惑     
                  6、判断性疑惑     
                  7、实证性疑惑     
                  互动类型8、师生互动     
                  9、生生互动     
                  10、师班互动     
                  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11、以问题推进互动     
                  12、以评价推进互动     
                  13、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言语互动过程记时14、30秒以下     
                  15、30秒以上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16、热情     
                  17、冷漠     
                  18、忽视     
                  互动管理19、有效调控     
                  20、放任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
                                    
                  时间地 点课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课程资源开发的多样性、适切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资源的生成
                  观察记录观  察  内  容统  计(划 “正”或勾)
                  1、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资源种类A、课本B、影象资料
                  C、课件
                  E、资料袋D、网络
                  F、其他
                  2、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次数A、课本
                  C、课件
                  E、资料袋B、影象资料
                  D、网络
                  F、其他
                  3、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的时机时机
                  资源种类课前解决问题时表达观点时阐述重点时突破难点时课后
                  A、课本     
                  B、影象资料     
                  C、课件     
                  D、网络     
                  E、资料袋     
                  F、其他     
                  4、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使用的效果
                  (打分5分制)作用
                  资源种类提供资料表达观点阐述重点突破难点解决问题建构知识
                  A、课本     
                  B、影象资料     
                  C、课件     
                  D、网络     
                  E、资料袋     
                  F、其他     
                  5、课堂教学中各类资源的服务对象
                  (打分5分制)作用
                  资源种类为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为表演为记录生
                  成型资源为资源而资源
                  A、课本    
                  B、影象资料    
                  C、课件    
                  D、网络    
                  E、资料袋    
                  F、其他    
                  6、学习中生成的资源学生作品师生共同建构的资源新生成的问题其他
                  7、各类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打分5分制)作用
                  资源种类为学生的学为教师的教为表演为记录生成型资源为资源而资源
                  A、课本    
                  B、影象资料    
                  C、课件    
                  D、网络    
                  E、资料袋    
                  8、学生应用各类资源的情况
                  (记录应用次数)作用
                  资源种类复制
                  复述重组为电子文稿用资料构成新作品作为讨论论据,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不会应用资源
                  A、课本    
                  B、影象资料    
                  C、课件    
                  D、网络    
                  E、资料袋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五(学生活动记录表)
            
                   个别发言小组发言演示记笔记绘图
                  次 数    
                  时 间    
                  行为
                  状态热烈    
                  认真    
                  积极    
                  自信    
                  消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