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一个名师是不经过“听课”而成就的,名师的头脑中总是存贮着成千上万的“课象”。
名师的成长是随“课象”的不断累积而攀拥而起的。
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的路径,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的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一、课前——“四项准备”
听课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因此,听课前要做准备工作。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1、“备文本”——重温课标理念及相关理论,熟悉教材,解读所听这节课编者的意图,通晓教学内容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弄清新旧知识的承前因素与启后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备目标”——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判断课堂教学的效果。
3、“备教案”——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备方向”——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要明确听课目的、计划和要求,对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锁定听课的重点和主听方向,带着思想进课堂。否则,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就可能得不到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也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课中——“四个到位”
听课是一种立体性综合技术,卓有成效的听课总是听课者以认真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前提;以原有教育思想和教学经验参与为基础;以看、听、想、记多种听课活动协调作用为保证。在课堂教学阶段,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
1、“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
2、“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
3、“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
4、“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填写观察量表等。
当然,听课时不可能将“看、听、想、记”等多种听课活动分割进行,而是边听边看、又记又想的,是“看、听、想、记”协调发展、联动推进的。联动是有效听课的真谛。
三、课后——“四点工作”
1、整理——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进行一番思考和整理。比如翻翻听课记录,与执教者交谈,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作一番比较,整理统计观察量表的数据,写一篇“听课评述”。
2、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3、归因——每一节课都有其特点、亮点和不足。听课后可进行归因分析,如这节课有那些特点,这些特点在课堂中是如何表现的?亮点有那些,优在何处?还有什么不足、需要改进和商榷的地方。
4、对策——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十全十美的课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一无是处的课也极为少见。听课者要用审美的视角,赞赏的眼光,挖掘、发现和放大课堂中的“闪光点”,不要吹毛求疵挑毛病,但对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真诚提出来,令人信服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要寻求和提出改进的对策与方案。
四、对策——“四个带着”
在教学管理中,听课是一项重要内容。大多数学校要求:听够相应的节数,听课笔记填写完整,及时写出评课等等。应该说,听课花费管理者和老师很大的精力,但是听课后产生的效益到底有多大?听课后老师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受到了多少启发?专业的水平提高了多少?这些问题,值得探究。应做到“四个带着”:
1、带着思考去听课
听课之前要思考,三思之后进课堂。第一,思考教学内容,做到重点、难点了然于胸;第二,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听课时带着“教案”进课堂,在观摩中找异同;第三,思考做课者的教学风格(若没达到这个层次,也要了解了解其日常教学情况),以使听课更具针对性。听课之后更要研究思考做课教师的教学思路、教法学法设计、教学亮点与遗憾点等问题。经常这样思考,听课者就便于与做课教师交流,能作出恰当的评估,同时亦能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带着欣赏去听课
很多教师怕别人听课,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听课者的心态没有调整好。听课本应是学习、交流、研究,但有些领导与教师却不看对象,求全责备,似乎听后不说出一大堆问题就显不出自己水平来。这会极大的挫伤做课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听课者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抱着一种欣赏与发现的心态去听课。古人讲“开卷有益”,今天我们要提“进门有益”。走进任何一个教室,只要静下心来认真看、听,一定能发现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只要发现一处,这节课就没白听。如果听后认为这节课一无是处,问题肯定不是出在做课老师身上,而是听课者身上。心态调整好了,做课教师的优点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了。听课者这样听评课,老师们怎么会不欢迎呢?
3、带着关注去听课
以往听课,关注点更多在教师的语言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听课的关注点也应随之改进,变只关注或更多关注教师语言为全面关注课堂,关注课堂40分钟里师生的生命历程。以下几点尤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4、带着材料去听课
要使听课更加到位、有效,减轻记录的负担,听课时要带齐听课物品,如:教材、教参、听课记录本等。此外,为了更深入、全面、有效、高质量的听课通常还要借助大量的课堂观察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更能真实地反映课堂的全貌。因此,听课时还可以带量表去听课。
五、关注——“四个要素”
1、听课位选择:
教师听课时选择什么位置落座大有讲究,选择什么位置听课,大而言之是听课者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小而言之是科学性的问题。听课位的择定既要考虑听得清楚,还要尽可能地虑及便于观察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获取大量的课堂信息。
最佳听课位示意图
2、
听课记录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然而,听课过程中常常是顾及了听、看,又顾不上记、想,顾及了记,又顾不上听、看、想。因此,听课记录要掌握听、看与记、想的方法和节奏;应有所侧重,记录时力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简便易行的速记方法。
3、
听课记录表
授课教师
听课时间年 月 日
授课班级
星期 第 节
课题名称
听课地点
听课记录教
学 过 程备 注
听课评议优点
缺点
听课教师所在部门
听课教师签字
4、
课堂观察量表
常见的新课程有效教学观察量表有: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时间
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观察记录学 生 表 现评 分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
2、学习情绪是否高昂。
3、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对教师态度。
5、能否在学习中自觉从教师推荐的资源(网络、资料袋)中自主选择、重组信息、能否“发现”规律,形成自己的见解并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
6、积极思考,深入探询。
7、合作学习中,能否与同学有效合作,能否照顾其他同学的学习需要。
8、学习中,能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观点大胆质疑,提出不同意见。
9、学习中,能否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
10、学习中,能否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可,1分。
新课程有效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时间、地点 课题
观察者资料姓名 年龄 教龄 单位
观察中心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工作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观察记录视 角得分
1、教学态度是否沉稳、愉快
2、课堂教学语言用辞是否浅显易懂
3、对教室秩序的管理是否到位
4、学习前是否就学习目标与方法与学生讨论
5、能否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控学习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