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阚兆成
阚兆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299
  • 关注人气:4,7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台湾赵尽忠教授关于大陆语文课堂教学感言》的感言

(2009-09-22 16:16:47)
标签:

台湾教授

大陆语文课堂

教学感言

教育

分类: 视点.争鸣
      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接近尾声时,崔峦老师谈起了台湾赵尽忠教授关于大陆语文课堂教学感言,以一个旁观者对大陆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提醒我们注意改进语文教学。现转述如下,并且附以个人感言:
    赵教授充分肯定了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指出以下问题:
    一、大陆学生有这么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教学怎样才能跟上学生的进步?
    这句话真尖锐,一语道破我们的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出现了无用功。我想,如果再向本质里追寻,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想——为什么教师会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是不是这恰好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更多地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学生的学习现状?借用崔峦老师引用的一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这是对学生的足够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通过一次次课堂教学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需要我们来教。
    二、语文教学应是知识导向还是学会学习导向?
    传授知识是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只停留在知识导向上?学会即可,很少关注学会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造成了学生学得快,能力发展得慢,学习成了越学越重,而不是越学越轻松,量的堆砌多,质的飞跃少,形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形成了学生听课只听结论,忽视参与过程性学习的现象。
    三、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还是教师的舞台?
    教是为学服务,课堂应当是学生展现智慧和思维互动的地方,学生活跃不活跃完全取决于教师是否将课堂转化为学生的舞台。
    四、课上看到较多的是理解性层面的阅读,缺少批判性阅读及创意阅读。要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们的教师早就有所关注。不过对于作品的多元化解读,我想应当建立在对作品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这样的批判性阅读才有价值。我个人很反对教师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对作品平面化理解之后就让学生批判性阅读,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区——没有对作品深层的把握,任何解读都是苍白的。并且并非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文章都适合批判性阅读,它需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可以引起批判的内容。真正的批判性阅读与文学批评是有联系的。
    五、教学模式单一,应提倡多元化的阅读模式。
    是的,有的文章适合读中感悟,就可以以读为主,以读的训练贯穿全文;有的课文以分析说明为主,可以侧重领会表达,以此作为教学主线;有的课文适合读写结合,可以以此为主进行教学,不必每课必须同一模式,怎么教要因课而定,因人而定,这才是真正的教学。(作者:乐在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