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工作的落脚点是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学习;价值导向是经验的改造与升华。
●教学视导不是视巡,要专题化,关键在导。
●评教、研教、导教,现在是评多、研浅、导少,评只能发现问题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教研员学期教研工作有没有中心或主题是考查教研员能力的重要因素,活动的随意性大,活动之间没有关联就降低了工作效果。
●教研员要重视自身经验改造,防止把局部经验当做普遍经验,把自己的好恶用来评价教师的经验。
●教研员工作追求的途径是从必然中寻求可能,要善于发现实然中的应然,善于发现实然与应然的差距,弄清路再上路,要做搭桥和支架的工作,现在有些老师找不着路,一进高一就瞄准高考,认为不讲考着怎么办?把多讲作为高效之路。人是学而知之,而不是教而知之,教学空转的现象不能做功。
●人们只愿做有检查的事情,检查的标准完美才能做的完美。
●感到不好当的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感到不好当的校长才能成为好校长,轻轻松松成不了优秀者。
●有效教学呼唤有效教研。
●这次听课提出的问题,下次还是这个问题,这是教研员没有帮助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工作的空转。
●缺乏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分解,条分缕析,切块分解。分解教学行为才能降低教学难度。
●缺乏工作的完整流程和过程,综合性活动只能发现问题,不能界定问题,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网络教研:21世纪的新使命。
●网络教研是从理念、模式、服务的全面改造。从一次性完成到跟进式服务,学生参与进活动发表意见。是各自运用资源方式的竞争,教研目标下移是平等、民主、朋友式的。从以活动定计划到以主题任务定活动,以单科定计划到全面整合定计划。
●要用网络创造教师新生活,解决教师学习工作中的困难。
●用技术改造教研,我们主观上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为什么做不到?是手段和条件的限制。
●网络数字教研功能:资源整合、研修管理、跟进服务,等等,为愿意接受服务的人服务。
●教研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解决的;基于名师培养的;基于评教的;基于答疑的;基于合作的;基于学生的;基于课题的,基于课例的,等等。
●每个外出学习者都要把会议精神发布在网上,大家共享。
●要把工作重点和难点设置成“话题”,问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扩大参与和影响,打造品牌活动。
●教研员素质不高开出的必然是负担过重的处方。
●看一个教研员的思想、观念、状态、综合素质,打开他的博客或网页就会感觉的到。
(蒋敦杰报告笔记,题目是笔者加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