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

(2009-09-01 10:54:11)
标签:

什么样的课堂

适合学生需要

教育

分类: 课程与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
    首先,能够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课堂教学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这里的满足需要不是指满足个别学生的求知需要,而是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求知需要;不是指满足全体学生的部分需要,而是指满足全体学生的整体需要。所谓满足,就是我们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上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下等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各有所获,并且是最大限度地学有所获。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激发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一个创造条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过程,一个为实现学生的人生发展目标而奠基和蓄势的过程。其次,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课堂教学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心灵丰盈、心理健康、心智健全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所有学生在知识上学有所获,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个方面,让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样是教学工作的另一重要内涵。那么,学生具有哪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呢?(1)被发现的需要,就是要发现作为独特生命个体的每个学生所具有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2)被赏识的需要,就是要在最合适的教育时机中,恰当地给学生以真诚的肯定和激励;(3)被尊重的需要,就是要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学生以细节的尊重和生命的呵护;(4)被关爱的需要,就是要及时地给学生以爱的滋润,特别是在学生需要爱或者看起来不值得爱的时候,更是要以教师宏大的爱去满足学生爱的需要。⑸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课堂上的学生最根本的存在目的是要实现自我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及时地不断地创造条件,帮助、引导、激励学生实现自我的发展和完善。第三,能够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课堂教学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情感需求是所有健全正常人的共同需求。作为未成年人的青少年学生在课堂上更是需要与教师和同伴进行情感交流,因此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也是课堂教学能否满足和适合学生需要的重要标志之一。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就是要在课堂上适时地创造师生间、生生间情感交流的情景和机会,帮助学生与他人之间构建起求知的困惑共同解决、成功的喜悦共同享受、进取的乐趣共同品味的情感交流的立交桥。第四,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堂教学是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为了发展,课堂学习更是实现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能否满足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能否满足和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课堂教学是否适合学生需要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满足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在新旧知识间构建起必要的联系,帮助学生实现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攀援和过渡,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自我定向、自主探究、自行检测并实现自我校正、自我激励、自我发展。
 
    
如何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
     首先,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全部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那就是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工作就是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只有这样,你的教学设计才可能是有的放矢的,你的教学过程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其次,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这里既要求教师具备通常意义上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一般情况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情感发展水平,了解一般意义上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状态。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要了解“这一个”学生的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不同的学生因其家庭背景、学习经历、交际情况、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心理和情感取向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此有比较全面地了解,才有可能更加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教学。尽管在现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形下,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学生个体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具体差异,毫无疑问,将有助于在大班授课的常态下,实施个性化教育,增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教学还要切实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切实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位,切实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人。课堂教学既是教师教的过程,更应该是学生学的过程。并且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而不是取代学生的学。这正如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一样。运动成绩的最终取得要靠运动员,因此教练员只有科学地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而不能代替运动员进行训练。并且这种训练,毋庸置疑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个死记硬背或者只掌握死的知识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为终身发展蓄势的过程,成为学生为超越自我奠基的过程,成为学生为实现自我搭建平台的过程。是让教育适应学生还是让学生适应教育,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区别。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改变学生只有适应教师教学安排的被动地位,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布置学生完成、老师考试学生应试的被动局面。真正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学习主体的地位走到学习的前台,走到探究的前台,走到合作的前台。所以,新的背景下,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既有这样的认识高度,又有这样的实践活动——即真正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励者、指导者和合作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适应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是教师必须要明确且必须要为之做出不懈努力的重要的角色转换。(池军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