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外汉看高考、中考作文

(2009-08-20 08:23:42)
标签:

门外汉

高考

中考

作文

教育

分类: 阅读与写作

      高考、中考作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试卷中已占到很大权重,甚至是“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语文素养的好坏,更决定着高考、中考的成败。如何写好考试作文,作为门外汉我的理解是:
    一是要学会审题。近几年,高考、中考作文命题经历了三大步: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话题作文”较之过去使用多年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它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性”:立意、取材灵活,记叙、议论(有的对诗歌作了限定)多样。因而给考生提供了其他作文形式所难以提供的写作的自由度与发挥空间,从而能较好地显示考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由于题材宽泛,宿构和抄袭的现象也乘虚而入。事实上,该形式才仅仅几年,命题者与语文教师、考生就摸到了不少该形式的“套路”:命题者从个人、社会、国家、民族等人文方面考虑出题;考生凭着课外的广泛阅读往“话题”上靠。还有人总结说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2006年的高考作文题又突然回到了材料作文,使部分学生很不适应,出现了审题失误的现象。2007年作文命题增加了不确定性,“话题作文”这种形式还会是高考作文形式的主流。然而广大考生需要在文题的宽泛性上加以注意,话题可能会设置一些限制,缩小话题的圈子,圈子小了,跑出圈子的可能性就增大了,这就要求考生格外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材料作文也要进行一定训练。另外,还要注意在材料和话题之间出现的新的作文类型。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会认真审题。
    二是要确立恰当的文体。2007年高考所规定的考试文体为“实用文体、议论文体和文学类文体”,这实质上还是“文体不限”,即使不限文体,也必须牢固把握好几种重要文体,许多人认为,考试作文文体自选了,就不要在文体训练上下功夫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如果能掌握多种文体,就会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领,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功能及相对优势。要以文体为线索,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
    三是标题要醒目新奇。“题好一半文”,一句每个考生都耳熟能详的话语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任意一篇文章的题目都决非信手拈来的,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是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醒目而新奇的题目才能够立刻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让阅卷者眼前一亮,你的文章才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拟题的技巧多种多样,其中利用修辞方法、形象描绘式、诗文化用式、经典改编式、流行时尚式、直现文体式都是近几年满分作文常采用的一些方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所规定的“主题正确”或“主题基本正确”得基本分。其实,主题“俗套”不仅仅影响主题的单项得分,还严重影响着文章的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得分。
    四是可以奇用题记。题记是凸现和揭示文章主旨、情感的句子,贵在简洁含蓄。或引用,或创新。好的题记会显“奇效”之功。如《好样的同桌》题记:“人生的真谛,别人无法教你,只能在生存的过程中自己体味”。《“回声”的启示》题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五彩的幸福》题记:“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生活如梦,绚丽多姿”。《感悟高中》的题记:“那是心灵深处一股清泉,流不尽,吐不完,一直奔流到永远永远,去浇灌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草、每一木……”。
    五是结构要创新。阅卷人的心理,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很看重,特别是结尾的结构呼应,给人完整感。考生要精心布局,创新结构框架,在阅卷者面前树立完美的整体形象,并产生一目了然的效果。如:反复排比式、日记体式、剧本形式、小标题式、镜头组合式、问答式、应用文体式等,都是有创新意义的结构体,且这种新框架极利于考场作文获取优分印象。如考生写《吴诚信的就症报告》,结构上以“病情”“病因”“处方”的体式布局谋篇,给阅卷者以新颖的结构感,因此这篇作文在考场中获得了满分。
    六是书写要工整。工整的书写是考生良好语文素养的表现之一,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能给阅卷者良好的直观印象,会让阅卷老师一翻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每年高考评卷场上,卷面上一字不改的作文有很多都是高分作文。考场作文,时间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作文辅导,让学生掌握战略战术,从而最大限度地赢取考场优分。
    七是语言要有魅力。文学的魅力靠的是语言,历届高考满分作文的成功要素之一同样靠的是语言。只要浏览一下历年高考各省的满分作文,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多么丰富的语言的海洋,这是一个多么怡人心脾的大餐:有的议论风声,少年意气;有的严谨方正,老成大气;有的激情荡漾,独抒性灵;有的充满机智,富有想象力;有的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有的庄谐并出,杂文笔法——有的虽不免稚嫩,有的也会偏激,但那份灵性和才气,那份素养和悟性,那份对语言独特的打造,着实让你折服和拍案。
    八是要写出文采。文学是生活的参考书,作文如能紧密联系、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就容易出佳作。高尔基曾说:“我主张文学高于现实,能够居高临下地看现实,因为文学的任务不仅在于反映现实。光描写现存的事物还不够,还必须记住我们所希望的和可能产生的事物。必须使现象典型化。应该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这就是文学的任务。”作文的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即文字的组织和表现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作文应当倾向有文采。文采的讲究也是多方面的,排比句、对偶句、长短句的灵活运用都很见作者功力。能写真情实感最好,嫁接和合理虚构情节也可以,但不能虚伪虚假。
    九是要有思辨性。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将是今后高考作文试题命题的发展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作文的思辨力,提高文章思辨力一般遵循三个步骤:第一部是由此及彼想开去。读完命题,考生不妨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与命题提到的事实有相似之处,若能快速准确地举出两三个典型事例,第一步就做好了。为了避免形似而神不似,可以把材料的内容(或命题内容要点)进行分解,若各小点对应相似,整体必然神合。考生要注意的是,不应站在单一角度选择同类材料,多角度联想,扩充材料的涵盖面,为揭示问题实质作好量的准备。第二部是透过表面看实质。有些考生在作文中列举很多材料,但只下一个结论,这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分析。这里的分析是指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探求事物内部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一篇作文的逻辑性,往往是看考生的因果分析是否能使人折服,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预测性。第三部是多问一个为什么。写作时,当考生得出某个结论时,不妨再想一下,产生这个结论的原因,那么问题分析也就向前推进了一步,当然也就显示了深刻透彻的文章特点。如果写的是记叙文,考生要注意用事实说话,以形象显示。虽然记叙的是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但是文章要思考这件小事在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意义是什么,主旨能引起读者怎样的思考。总之,记叙文无非是通过形象化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产生某个结果的各种原因。文章最好有画龙点睛的文字,或有意味深长的暗示语言,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新课程提倡质疑、批判,但考试作文一定要把握好度,我们国家历来是以宏扬主旋律为主的,99%的高考满分作文是赞扬和积极向上的,批判性的占很少的比例,这个方面广大考生要慎重。
    十是要表现文化历史底蕴。纵观高考满分作文,在文化历史底蕴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以史鉴今。从历史故事中寻找现实生活的焊接点,并由此延伸,给人们以启迪;推陈出新。旧瓶装新酒,在传统审美评价标准上予历史故事以新的见解;饱含深情。化用历史名人故事,以自己的感悟重建某时某地某景之下的心灵,充满个性,意境深远,体现人文精神;富有理性。同一景、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有不同的评价,多角度多层面地观照世界,体现理性思维色彩。

  
     另外,作文教学要处理好三个关系,重视在素材积累、局部训练和立意上多下功夫。
    一是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关系。有些学生常常把话题作文当作材料作文。其实,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文章观点的一个依托,是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作文中往往要点明材料,化用材料,写作内容完全受材料制约;而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对学生所做的写作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写作内容的“由头”,是思维发散的触媒,作文中完全没有必要援引材料,用不用材料都行;
    二是话题与命题的关系。有些考生对“话题”二字也缺乏正确的理解,错把话题当命题,以致在作文思路上扩张不开来;
    三是自由与限制的关系。泛化对话题的理解。如,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中,有的考生把“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这个话题误当成“生活是丰富多采的”和“机遇是丰富多采的”;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是“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用,讲信誉。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把握“诚信”的确切涵义,误把“诚信”当成“忠诚”、“自信”、“信任”等理解;2002年高考作文题是“心灵的选择”,审题难度小,可也有考生忽视了“心灵”这个限制性的词语,这些情况都偏离了话题。
    四要强化素材积累。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辨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等多个方面来带领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要建立素材“根据地”,每个学生要对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领域作一些关注和研究,掌握到他人没有掌握的材料,不论写什么题目,都可以把题材引入自己熟悉的“根据地”,促发写作的敏感区,在熟悉的素材中变通使用,在一般素材中寻求突破,这样作文时就能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从而使文章在内容上呈现鲜明的特色。
    五要在局部训练上下功夫。前期训练要使大部分同学达到“基础等级”要求,后期训练重点放在“发展等级”上,要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等写作技能方面加以突破,“深刻”就是“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就是“材料丰富”;“有文采”就是“词语生动”、“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有创新”就是“见解新颖”、“材料鲜活”、“构思精巧”、“有个性特征”等能力点,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两处甚至多处精彩的语段,就会显著提高作文的档次。
    六要注重立意的高新和恰当。写作的触角要从过去的生活、情感类为主延伸到社会、科学等方面,触及到学生心灵内部,触及到道德品质的深层次思考和体验,对道德的选择、人性的关怀、想象力、生存技能以及人类命运前途方面的大问题的关注。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上,为了作文而作文,对写作之外的能力不太关心。也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层。要加强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高考、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是不能完全等同的,但只要注意一些考场技巧,在平时训练中多多落实,还是会显示出自己应有的风采的。作文能在考场夺魁,自然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上有其独创之处,腹有诗书气自华,好的作文表现出考生宽广的知识面、广泛的兴趣和丰厚的写作内存。因此,平时就要多阅读、多积累、多训练,以增加自己的写作功底。同学们切记,文路代表思路,语文素养差的人是很难达到各行各业高峰的,愿同学们通过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为个人的成长奠基,为个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