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教师备课必须写教案,而且教案内容愈详细具体愈好,形式愈完整无缺愈好,书写愈工整认真愈好,管理者按照一系列条条框框,检查时逐条对照,死卡硬抠,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整天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和被检查忙得团团转。在这种情况下,有位老师得到了教案免检的特殊待遇。
我专门参观过这位老师的教案,他的教案是几十年一贯制,他的备课本分左右基本对等的两栏,左边是初次备课的教案,右边是后来多次备课的补充,每次讲课后都有改进的意见。个别教案多达几十页,这类教案有课前的设想,有课后的验证和思考,有平时看书、看报时相关内容的剪贴,还有经典习题和所教学生出过的错误。他的备课本很不整齐,各种颜色的笔迹,大小不一的剪贴,鼓鼓囊囊。听说,他上课基本上没带过什么教案。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从何时开始,学校形成了对他的教案免检的不成文规定。
近年来,对教案改革的呼声很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怎样改才能更有成效,我们不妨从这位免检教师的教案得到一些启示。
启示之一:这位教师的“教案”突破了传统教案的束缚,他的“教案”实际上是一个个“课堂教学的设计方案”,是一个个课堂教学工程的施工图纸,既是教师教的方案,又是学生学的方案,实现了教学思想观念的重要变化。
启示之二:这位教师的每份教案都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的,也不是不动脑筋抄教材、抄教参、抄别人的而形成的教案。他的教案有的很简,简单的就是一个教学设计框架和简明的教学策略;有的很繁,洋洋洒洒几十页,稍加整理就是一篇有价值的研究文章。他不注重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形式随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特别注重教案的实用性和所产生的教学实际效果,追求朴实无华的真备课。
启示之三:学校之所以免检这位教师的教案,是因为学校也认可这位教师的做法。检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之所以检查教案,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也存在着假备课的现象,不对这些教师加以约束,肯定要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了检查督促一部分教师写好教案,但又很难操作,只有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大家才容易接受,这可能是检查全体教师教案的理论基础。在这种环境下这位教师的教案能免于检查也算是一件幸事。
启示之四:教案必须改革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但怎样改革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大事。现实的就是有用的,对待传统的教案,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去伪存真,改革刻板的形式,删除繁琐的内容,改进检查的方式方法,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从更新教育观念,减轻教师负担,更好地服务教与学的角度创新教案的形式、内容,使教案真正成为课堂施教的设计方案,课堂导学的学习方案,让教案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