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2009-08-17 16:39:28)
标签: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教育

分类: 阚侃教育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学多讨论教育与社会,少探索教育与人,几乎成了“看不见儿童的教育学”。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素质教育的观念的提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教育的出发点、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教育危机的根源等,都与重视人、关注人的需要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张扬。在谈到教育出发点时,一种发人深省的观点是,人是人、教育、社会三维关系中的核心,也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教育理应以人为出发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应当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 而不是把人作为被动的客体来塑造。
    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观念。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高度负责。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对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有很大区别,二者虽然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前者用了两个“一切”,使之绝对化,走向了事物的另一个极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年级越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越重要,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移要把握好度,一般来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的成份大于教师教的成份,或学生学的大于50%就应该算基本到位。新课程的先进性、正确性不容置疑,但实施者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能绝对化,不能走极端,过之不及,必须把握好“度”,对新课程理念把握的越到位、越准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才能实现预设的目标。

    “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理念很好,关键能否落到实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