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2008-11-15 14:58:08)
标签:
健康高血压心脏病血栓饮食养生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 |
分类: 健康管理 |
提前了解心、脑血管疾病
根据2005年卫生部公布,我国肥胖人口6000万人,超重2亿人,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糖尿病3000万人,这些都是心、脑血管病进一步发展的高危因素。现代科技证明,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过多的脂质沉淀在动脉内壁上,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斑块体积逐渐增大,使动脉腔越来越狭窄,弹性降低,血流减少,使人体组织器官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随同年龄的增长,日益严重的血液黏稠、血流缓慢,就有可能形成血栓,进一步损害器官,造成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当血清总胆固醇高于200毫克/分升时,随着胆固醇浓度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增加,冠心病发病率直线上升。临床经验证实:血清总胆固醇达到260毫克/分升时,冠心病的发病率比血清总胆固醇为200毫升/分升时高7倍,死亡率高2倍。美国研究人员在探讨心血管疾病与血脂关系方面,做过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他们根据大量临床研究发现,所谓的“2换1法则”,即每降低1%的血浆总胆固醇的浓度,就可相对降低2%的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包括发病率、恶化率、死亡率);相反,每增加1%的血浆总胆固醇的浓度,心、脑血管病危险性就会升高25%。
以往一直把由于进食高脂肪引起的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认为是造成动脉硬化的元凶,但后来的临床医学研究表明,也未必尽然。我国学者曾对以牛羊肉及奶制品等高脂肪、高蛋白为主食的牧民进行过调查,发现在同样集体下生活的牧民,其体内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相差很大。爱斯基摩人食用高胆固醇的食物,但他们心脏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还有人做过如下试验,即在短时间内给受试者吃12只鸡蛋,然后测试体内胆固醇含量,结果并未发现有明显变化。
事实上,如果人体肝脏调节胆固醇的机制正常,那么摄入脂肪多,脂肪合成也不会多。因此,体内脂肪合成代谢机制的正常与否,才是影响体内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关键因素。尽管如此,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也还是必要和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