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银行家们的逻辑

(2012-03-08 11:20:38)
标签:

转载

分类: 他山之玉
大力慧眼!

两位银行家的观点结合在一起考查,会很有趣。

 

 

 

马经:银行业高利润非垄断利差所致
2012-03-08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
 

  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行长马经昨日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表示,国内银行业高利润,是由于银行业自身资本改善、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提高,而不是市场普遍认为的垄断利差因素。

  马经表示,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实际平均利差在2%~3%之间,最高出现在2008年为3%左右,最低是2009年的2%。将该利差放到国际市场进行比较:其中发达国际前十大银行,最高利差水平为4.5%,最低是2.5%;金砖国家银行业利差,俄罗斯是6.8%,巴西是5.5%,印度是3.1%。因此中国实际利差在国际范围处于中低水平。另外,从银行利息对企业影响来看,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国内中等企业利息支出占主营业务成本平均是11.7%,占中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41%。对企业影响显然也不像市场认为的那么夸张。

  就目前银行业高利润原因,马经将之归结于三个因素:一是因为资本大幅改善,2003年以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国家注资、上市等动作,累计注入了约3万亿元的资本金,这3万亿元按每年3%的收益率保守估算,每年也能增加1000多亿元的利润;二是资产规模大幅扩张,从2006年的43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1万亿元;三是资产质量显著提高,银行业不良资产从2003年的17.9%,大幅降低到2011年的2%。

  (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杨凯生:银行收费

  综合看不增加企业成本

  对于外界质疑的银行收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昨日政协经济组的讨论会上表示,银行收费既有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动机,又有企业希望提高信用等级评价的考虑,综合来看并不增加银行总利润也不增加企业成本。

  杨凯生举例说,假设银行按照风险定价的原则给企业确定的贷款利率是9%,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分拆为6%的贷款利率和3%的财务顾问费,企业综合成本仍是9%。银行分拆的动机在于提高非利息收入。对企业而言,银行设定的贷款利率隐含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企业在其他机构贷款时其他机构会参考6%的贷款利率,如此可降低企业再次贷款的利率。(证券时报两会报道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