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略决定银行价值——读《商业银行突围》有感

(2008-09-02 21:44:12)
标签:

证券

商业银行突围

a股

对投资者来说

净利润

中国

股票

分类: 书评

对投资者来说,以往只是在生活或工作中才与银行打打交道。不过,现在银行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已经成为投资者无法忽视的投资对象。请看下面这些数据:20081季度,14家上市银行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1178亿元,而1516A股上市公司(扣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的净利润只有2664亿元。也就是说,上市银行以不到1%的公司数量实现了净利润的44%。此外,以2008331日的收盘价计算,在A10家总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中,上市银行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是其它任何一个行业无法得到的殊荣。

不过,银行们且慢得意。这里有一个尴尬的事实,同样是以331日的收盘价计算,银行的总市值只占A股上市公司的25%。这意味着银行1季度每1元的净利润只能支撑59元的市值,而上市公司整体为103元。

何以如此?我对银行业未做过深入研究,一直不敢妄下评语。在读过《商业银行突围》这本书后,我总算有了一些看法。《商业银行突围》的作者阵容豪华,他们是:朱武祥教授(清华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丽虹博士(清华大学博士,贝塔策略工作室合伙人)和姜昧军先生(北京大学MBA,安邦保险资产管理部研究总监)。其中,朱教授作为周刊的公司金融顾问,杜博士作为周刊的特约研究员,都曾在周刊上发表过大量的文章,备受读者好评,这本书即为他们几年来对银行研究的结晶。

对于近来银行股的低迷,市场人士多归结为宏观调控、尤其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对银行的影响。但是如果你看过《商业银行突围》,眼光放长远些,会觉得眼前这点事儿算不了什么。随着新金融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将要面对一场脱媒危机,证券市场将取代银行系统成为金融系统的主导。目前银行凭着高利差还能获得巨额利润,但短期融资券和公司债的出现和繁荣已经让他们的心里不那么踏实,今后的日子将更加艰难。遗憾的是,中资银行们当前几乎不约而同地实施大而全的战略,这将阻碍整个金融体系的专业化分工和效率提升。

还好,三位作者不仅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答案:向脱媒危机下成功逃生的海外银行学习。书中有对花旗银行、汇丰银行、HDFC集团、美国运通、MBNA等诸多成功银行的案例分析,这些都是值得国内银行和投资者学习的资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国内银行少走弯路,早见光明。

对投资者来说,如何发现伟大的公司一直是个有价值的问题。在我看来,如果有公司能在同行还浑浑噩噩时就看清醒地看准未来努力的方向,这家公司就很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在多数银行都在嚷嚷着成为“中国的花旗”或者“中国的汇丰”时,如果有银行已经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找准了未来的定位,那就很有可能是它、而不是它的同行在将来能给投资者以丰厚的回报。

正如作者所言,中资银行当前“战略扎堆”于综合银行,其实如果大家的目标雷同,那意味着只能在经营效率上作竞争,而这其实算不上什么战略。战略大师波特教授告诉我们,“很少有企业能长期以经营效率为基础而在竞争上大获成功。”

因此,读完这本书,我的结论是——战略决定银行价值!投资者在观察哪家银行又开了新网点,哪家银行员工的笑容更灿烂之外,不妨多关注一下哪家银行的战略定位更清晰了。当然,在此之前,先通读一下《商业银行突围》!书很贵,不过物有所值。读过它,你至少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定位大致可以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有可能遭遇什么样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