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毁了好奇心(原创)

(2010-07-08 10:15:16)
标签:

好奇心

算术

功利性

大悲剧

人口大国

复兴

教育

分类: 教育一家言
                 http://s3/middle/59d39a38n7448af99a332&690
  
    好奇心这个词在中国提得不多,大部分是说兴趣。好奇心和兴趣应该说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好奇心从人的童年开始,随着其知识的逐步增长,最高的时候是在十几岁到二十岁的时候。在这一年纪,随着他掌握各种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融汇,对世界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他可能对某一领域产生了好奇心。

    好奇心可能是影响终生的。据统计,所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对其专业的兴趣绝大多是来自于青少年时期建立的好奇心。大部分的科学家在回忆录或谈话中都提到他们的成就开始于好奇心。

    我国要自主创新、中华民族要复兴,关键在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但如何把人力变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变成国民的能力和价值,造就一大批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人才呢?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一点必不可少。

    我们一定要尽快改变几十年不出大师的现状。出大师源于好奇心,好奇心现在我们有没有把它开发得很好,很珍惜它呢?很遗憾,现状恰恰相反。大众的作为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如一个小朋友在三年级时候对数字的感觉较好,算术很好,这时,家长和老师就会鼓励他多做题、上奥数班,通过获奖、上名校这一系列的功利性路径来促进他发展。在这一功利性路径下,他开始对算术有兴趣,但随着难度的不断提高,非主流发展方向要求的折磨,总有一天他吃不消了,对算术失去了兴趣,产生厌恶感。一个还没有出土的嫩芽就这样被毁灭。

  另外,现在学校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播,但对兴趣的培养做得不够。在此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想培养人才,结果却扼杀了一个又一个好奇心。经过这种教育,很多小朋友有知识和文化,但是却没有好奇心、没有智慧,也没有以后产生智慧的素质。这如果发生在一两个人身上当然也是悲剧,而如果发生在一代人乃至整个国家方面,这就是一个大悲剧了。所以,丢掉了好奇心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复兴之路如何走、能否走好的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