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市民广场的钱用来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如何(原创)

(2010-04-22 17:03:43)
标签:

市民广场

博物馆

诺贝尔

教育

分类: 教育一家言

    这些年来,各地兴起了建市民广场的热潮,而且广场一个比一个建的大,一个比一个建得豪华,标志性的建筑一个比一个高,很是抢眼。现在我们建设市民广场的确给市民提供了很好的活动空间,但由于市民广场大多数往往建设在交通干道、城市交通枢纽周边,按照现在大城市交通流量和汽车的尾气排放,现在的市民广场并不适合大家在此活动锻炼。因此,实际上很多市民广场仅仅是一些大草坪、雕塑、喷水池而已,真正来活动的人不是特别多。这也就是说,在交通主干道之类的地方建立市民广场、提供给市民活动并不是最适合的,而且建市民广场花费很大。我认为提供给市民休闲活动场所的职能应该由公园来承担。如果把建设市民广场的钱用来建设另一种设施,即建设博物馆和科技馆,将对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最近有些地方博物馆免费开放,这是一件好事,但只是最基本的。对于像博物馆、科技馆这一类提高国民素质,为国民的未来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增进、提高文化素养的场所,他有两个特点。第一,其产出是巨大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归根结底是由人来决定,如果我们造就了一代有文化,重科学的人,那么中国的未来就真正在他们身上,这不是多少大楼,多少广场,甚至于不是多少GDP能换来的。第二,这一投入的收效是非常长期的过程,也不太便于量化考核。基于此,按照现在急于求成的大众心态,不少博物馆、科技馆门庭冷落。前几天去看了中国科技馆的新馆,位于北京奥运公园北边,规模宏大、简约、庄严有序,很有科学性,里面内容也较丰富。我想这也是国家重视科技实力培养的开端,偌大的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仅仅有一个国家科技馆显然不够。各地、各个城市都应该有大量科技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这些投入为当地居民提升素质、开展科技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其公共收益会在今后得到体现。通过这些设施的建设,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由于科技馆和博物馆相对分散,也没有那么亮丽,所以一般地方政府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另外运行需要成本,这些成本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此,有一个公共财政的定位问题,我们的公共财政用来干什么?它做了市民广场可以留名,同时还利于周边房地产的开发,有利益驱动。但是,建设科技馆可以从更长的尺度、更大的范围去立名。试想,青少年上学以后,就有机会去科技馆领略数学的奥妙、物理的神奇,去领略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发展的历史等等。在他们十几岁最容易产生好奇心的年龄,对某一门科学、其中某一个知识点产生了好奇心,他们将会终身受用。 这对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非常有利。 

    据了解,所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们成就最大的起点就是源于在早期对他研究领域产生的好奇心。如果在这一时期好奇心没有产生,仅仅是后来为了吃饭、工作而去从事专业工作,我想,成为大师大家是不可能的。所以,别认为科技馆和博物馆不亮丽、不吸引眼球。但是,在历史尺度上,其留下的光辉将更加璀璨,它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好奇心的起点。试想,如果青少年放学以后、放下书包就可以去科技馆、博物馆增长知识、领略科学、体验科学。在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下,还愁将来没有科学家,不产生大师吗?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使是在大城市,我国青少年也无法享受到这些。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