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轨距路径依赖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教育 |
分类: 教育一家言 |
在美国有种说法: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出来的样品到工业产品再到有竞争力的商品,其中的投入是1:10:100的关系,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从样品到产品只花了“0.7”,也就是说只花了7毛钱,而美国要花10元钱。由此直接造成我国的产品和美国的产品无论是在产品的性能、质量,还是可靠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一直很难生产出高端、高质的产品。我们的产品虽然市场占有率很大,但大部分都是低端产品,就是说大量的劳动投入并没有带来丰厚的利润。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如果因为现在制造的产品附加值不高,利润不高,而轻易地认为不该发展制造业是不现实的,因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路径依赖”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件事,现在铁轨的轨距是由罗马帝国时候两匹马屁股之间的间距来决定的,因为当时是以双驾马车来制定的马车车轨的轨距,随后有了轨道马车,后来轨道马车上面又有了火车等,从而发展形成了现在的轨距,从此例我们可以可以看出一件事情的“路径依赖”。我们国家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制造业达到了如今的水平,解决了中国最多的就业人口,可以说制造业是我们一大半国民的衣食父母,如果在这个时候简单的因为它的附加值不高,而去贬低它甚至让它退位,无疑太轻浮。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提升制造业,这个提升的重点应该是技术含量的提升,不管是在高科技领域还是在传统产业领域,都要尽量多、尽量快的利用科技进步来提升它,实际上在这些领域的提升最需要做的是工程科学技术“10”这块的工作。
在工程科学技术这一领域我们过去的做法是:通过一些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承接科研单位或者研究所的样品以后,以此样品做成产品。这些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当然融入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和技术,但是这些经验和技术常常是无组织性的,其不确定性和离散型都很大,而且常常因人而异,大多数缺乏形成体系的、科学的系统来进行转化。此外,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经验和知识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常常是分散的,个人化的,所以在这一块我们的进步一直不大。在这一块虽然有很多是基于工程和技术经验的工作,但是欧美日这些国家还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就是用基于科学的方法去整合推动这一块的工程技术发展,最后在这个领域形成大量的科学技术成果,而不是仅仅形成基于经验的技术成果。
我们如果利用好我们巨大的制造业基础,其实是有大量的进行改进或者进行发展的实践机会来引入基于科学的模式而进行的工程技术的创新和经验的整合。我们作为一个后发的国家,有很多国际经验可以参照,让我们的产品由低端走上高端,让我们的国家从一个制造低端产品的制造业大国变成一个制造高端产品的制造业大国其实不是更好吗?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虽然激动人心,但是创造出来的成果最后还是需要以制造来实现其价值的。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把从样品到产品的开发工作从基于经验转变为基于科学加经验,为此发展工程科技教育培养人才更需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