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的地王做错了地方(原创)

最近央企在各地频做地王。对于房价高起,不断上蹿,整个社会、特别是一般公众社会,甚感压力。在对房地产高价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的社会环境下,央企作为要求为国家承担部分社会责任的企业、国家社会经济的脊梁,却在房地产领域频繁做地王,这些举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明眼人很容易看出,地王拿地把地价抬高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对相关、临近已有的房产起到抬轿子的作用。实际上,可以这么解读,央企斥巨资做地王,是把附近房地产商的房产价格抬上去,让他们提前实现超额利润,并实现马上变现。
而央企通过做地王,首先遭到了社会很大的质疑,此外在未来也会承担很大的风险。这么说,是不是央企做地王肯定不对?换一个角度说,也不一定不对。如果央企做地王不是在城市最热门的土地上,而是利用央企强大的实力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通过高屋建瓴的规划,在城市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发展区做地王。这个地王不是价格上的,而是规模上的,其规划、功能等方面都是不可比拟的。这种做法是有利的。
因为一些大都市(如上海,北京)的轨道交通网已经初具规模,完全有条件对已有的交通轨道网适当延伸,在延伸段的领域进行大规模开发。这样不管从交通建设,还是城市建设来说,成本都比较低。还可以选择一些农业价值较低的、甚至是荒地等不宜农的地方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这种集约型的开发很好地利用了原来城市的轨道交通的条件,只不过做了一些延伸,这些延伸很多都可以在地上、地面建设,成本和投资比在都市中建设要低得多。
我们有条件构建、规划一个个有比较好的交通条件,虽然和市中心距离较远,但交通时间不长的新的物业进行开发。通过这些大型地块开发,解决新进入城市人口的刚性需求。如果通过这种方式满足这种需求,从资源的投入和成本上来说,比目前的模式有效得多。而且可以解决社会大众关于住的需求,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付出的代价相对较小。
如果央企做了这样的地王,社会大众还会有那么多质疑的声音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