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天然的就一定好吗(原创)
(2009-11-14 21:01:09)
标签:
保健散养鸡抗菌素物质肥料 |
分类: 能源与环保 |
现在各种产品广告推销的时候,不管是食品、药品、保健品,往往以纯天然标榜,号称原材料取自于全天然的物质。常常还会加一句话,绝对没有人工合成的化学成分。正是由于这种观点深得人心,得到很多人的认同,大家才会这么去宣传和标榜自己。通过此法促销,似乎成为社会共识。
但是如果科学、理性地去思考,是否纯天然的就一定好呢?首先,从物质的产生和演进过程来看。从其目标性来讲,纯天然和人工的目标完全不同。纯天然遵循自然进化的轨迹,不带有对人类有益这一目标,自然界的物质不可能向对人类有利的目标演化。人工合成从主观愿望来讲,合成者是以对人类社会有益、有利的方向来考虑。所以,从目标上来讲,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对人类更加有利。
为什么现在大家会对人工合成物质产生恐惧呢?长期以来,人们对化学化工领域更多地关注其产生有益效果的化学品,但对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和作用关注不够,特别是对这种负面效应风险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不够完善和充分,造成了对一些新物质潜在负面效应以及在复杂背景下多种因素的耦合而产生的负面效应研究不够的现状,从而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当大家认为吃纯天然食物、用天然饲料喂养的产品最安全的时候,但结果并非如人们所期望的。让我们看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有机食品喂养的饲料确实是有机的,肥料也确实使用天然有机肥料,不过,在美国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种植粮食时采用牛粪作为肥料,但结果粮食的抗菌素严重超标。这是因为在他们那,在动物饲养的过程中,给动物喂食了抗菌素,而这些抗菌素通过食物链到了粪便中,粪便使用在粮食中,抗菌素就在粮食中聚集,这样产生的负面效果比使用化肥更大。第二个例子是我国某地的散养鸡,号称是在山上养殖。但我们知道,现在宣传的散养概念和原有的放养不同,首先它不可能利用低密度自然放养方式,让鸡在自然条件下寻找食物。现在的散养可能是让鸡在山上,但密度很高,必须人工投料。据有关资料,该散养鸡场投放的饲料是制革行业产生的皮上脂肪等肥料。制革行业需要使用铬盐,其中重金属污染非常严重,如果说采用这种方法散养鸡,鸡产下的鸡蛋,危害将更大。
食物的有益性首先需要看其是否安全,其安全性由其所含有害物质不超标为前提。食品、药品、保健品的生产过程是物质转化的一条链,在生产链中如果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其最终产品则为可靠;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或者出现失控,最后安全性就会下降。
从这个角度出发,现在的纯天然食物不如工业化、大规模、产业化生产食物安全性高,大规模生产从原料到饲料到生产都有一套标准规范,在此过程中,虽然也有可能错,但总体是在一套规范管理体制下,可以完全被监控。即使出现了诸如三鹿奶粉事件,也可以去追诉。但如果整个物质转化过程中标准规范不健全,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随意性,其安全性就更成问题,甚至出了问题也很难追查,很难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鼓励天然食物从生态角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如果没有相应配套的科学制度去支撑,它仅仅是一个概念。这一美丽的概念存在很多漏洞和安全隐患,一旦其造成实际的危害和后果,就可能被大众抛弃了。如果发生这种状况则非常可惜,毕竟得到大众认可不易,而一旦被毁,就很难再被大众接受。但实际是毕竟这其中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对人类发展和进步非常有益。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有了概念之后踏踏实实地构建体系,落实整个事业,而非利用此概念忽悠社会,最终把这一概念葬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