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决太湖水质污染的思考(原创)

(2009-09-17 15:46:18)
标签:

环境

地域品牌

有机农业

太湖

底泥

蓝藻

分类: 能源与环保

最近无锡居民饮用水严重污染问题再次为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敲响了警钟。太湖水质问题,是社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副产品,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短期之内的治理只能减轻污染程度,要想真正改善太湖水质,还得从根本上解决。

太湖水质污染问题,其源头有两个。一是周围的农业产业使用了大量无机化肥和农药,残留物流入湖水后造成湖内氮、磷、钾等有机物严重超标,导致湖水富营养化,诱发蓝藻疯长;二是由于太湖周边的苏南乡镇企业中有许多印染厂、化工厂等污染大户,工业废水最终都排放到湖里,这也是水质污染的元凶之一。

因此,要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应该从调整产业模式的角度入手,结合江南水乡特色,走适合太湖流域的环保之路。

首先,太湖流域地区的特色是人口稠密、文化深厚、交通方便,农耕面积较小。如果走用无机化肥培育大量高产的农作物之路,既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不明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当转换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精耕细作的有机农业,打造江南地区农业产品品牌,走精品化、高附加值的道路。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太湖水域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从事技术要求较高可以实现较高收入的园艺业。

    其次,应改变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生产方向,控制污染量大的企业的发展,根据水乡特色,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开发,如苏绣等艺术类的手工艺术品。虽然,现在苏锡地区也一直不乏手工艺品的制作和生产,但是由于产品缺少艺术性和独创性的缘故,造成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应加强对此类产业的扶持,通过对艺术修养的培训,提升文化产业品质,根据苏南独有的文化底蕴,发展出具有既环保又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