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味,浓淡两相宜
(2011-11-22 13:11:38)
标签:
香港茶餐厅吃烧味瑶柱粥杂谈 |
分类: 老饭.食物感慨 |
爱上油亮的烧味饭是在留英高中时期。那时正每日挣扎于学校提供的让人疲惫不堪的一日数餐西式 “大菜”。偶然闯入小镇一家地道的老字号港人CAFÉ,一份烧鸭饭,没有西餐华丽的搭配,却足以让我现在都有唇齿留香之感。
关于香港的美食小吃有太多,小至老式糕点店里的港式蛋挞,菠萝包;抑或不起眼的糖水铺里的红豆沙,姜汁撞奶;更讲究一些是港式餐厅里各种兼具食补效果的汤品粥类。昨日拜读香港美食家欧阳应霁的《香港味道》,实在是感叹于香港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港人对美食的热爱与执著。至今未去过香港,对地道港味的定义也仅停留在留学阶段在各华侨铺子和唐人街尝过的佳肴里面了。
回国后陆续拜访各港式茶餐厅,伤心于其水平参差不齐。好在于还有那么一两家,能重温我留学期间培养出来的港式情怀。港人菜谱的多样化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名字相似也稍稍有些拗口的菜肴背后凝聚的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更多的混搭智慧。这个混搭不是乱搭,每一道菜都是大厨们几十年如一日反复实践所提炼出来的无可替代。可尽管如此,天天下餐馆我是不提倡的。只有偶尔去下,才让吃惯了清淡素雅自家菜肴的我,突然悟出生活中也一样缺少不了坏脂肪高糖分的道理。
的确,众多港式经典背后充斥着超标的油,盐,和酱......让养生大潮冲击下的人们有点望而生畏。迈入港式餐厅,或许会让人产生这是个强壮肉类掌权的世界的错觉。各种脂肪味道充斥于餐厅的空气间。可是这味道是好闻的。叉烧饭里的浓烈炙烤香味,西多士上黄油融化的含蓄奶香,港式蛋挞里喷发出的阵阵猪油味道……我承认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我甘愿做脂肪的俘虏。
可是等等。暮地发现了邻桌菜肴里的那一缕淡雅。那米白色的粥。于是迫不及待地点来品尝。说是白粥还不准确,应该是瑶柱白粥。没有刺激的咸,仅仅是香米,瑶柱and nothing else的组合让我重新对港味肃然起敬。瑶柱的极鲜在缺失咸味状态下展现的淋漓尽致,配上店家免费提供的一小碟橄榄菜,那缺失的咸味又在味觉的另一领域延展开来。这样的素雅来的太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