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嗣宽先生吟咏二三事

(2023-08-20 16:59:54)


  苏嗣宽先生吟咏二三事

 

苏嗣宽先生2023813 与世长辞了颐享天年95是大多数人难以期求的。去世前他神志清醒,语言清晰,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他还亲笔写下了自己的简短履历:起就读国民小学、荆门中学江陵师范等1950 年元月参加革命工作,19569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至 1990 年四十年中,一直从事文化、教育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荆门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科员,沙洋镇人民政府文教干事,副镇长,荆门县第七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县教育局、文化局副局长、县革委员会秘书科副科长,县市合并后任荆门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兼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等职。受亲属委托,我以一个同事、诗友及邻居的身份在遗体告别仪式上致悼词,当时心情难以平静。即使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的追思与缅怀于是用了在为苏老编辑诗集《苏塘闲草》时写的一首七律,来表达我的心情:“六十年代即知君,您是官员我是民。只在传闻听雅号,未曾亲眼识尊身。阴差阳错务同事,竭虑殚精晨并昏。到老寒楼归一统,无言诲我作佳人。”

完成《苏塘闲草》文稿时苏老今年已经八十高龄。翻阅诗稿,我当即被一首七绝打动了:

身居陋室未心闲,家事国情相系连。

门外李桃春满色,激扬文字续新篇。《陋室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老一辈知识份子的光荣传统,何况苏老从1950年起,一直在政府部门供职关注时事,体察民态,是他毕生的追求与兴趣,虽然退休了,还不能自已。

二零零四年岁末,印度洋上起狂波。八到九级强地震,威同核弹六千颗。亚洲震变版图改,小岛推移原位错。翻江倒海浪淘天,海啸殃及十一国。斯里兰卡科伦坡,“海洋女王”驶加勒。十米水墙咆哮来,卷走铁轨掀列车。涛涌浪卷天色暗,闹市转眼成沼泽。树倒墙摧车船乱,生民流离失居所。灾域万类付流水,死人二十二万多。大震撼动人间情,八方声援飞雁鸽,北京情急频筹措,钱物续运受灾国。先后数批救援队,奔赴灾区送医药。泱泱大国伸巨手,诚构和谐展良策。华神妈祖传佳话,慈航普渡共欢乐。(《甲申东南亚海啸感赋》

这首题为《甲申东南亚海啸感赋》的古风,是苏老七十八岁高龄时写下的。东南亚海啸带来的灾难,伟大祖国慷慨救灾的事例深深震撼了老人的心灵。诗人挥笔疾书,一气呵成196字的古风,在诗后还附有700多字的注释,把海啸的来龙去脉、中国救灾的壮举阐述得清清楚楚。苏老说,他的集子主要是留给后辈看的,要让子孙们若干年后也能知道祖辈走过的道路,知道国家是怎样发展富强起来的。作为本书的编辑,我深为他的良苦用心感动。

才立西江壁,又凿淅川沟。生前主席遗愿,后世展宏猷。第一人工湖泊,浩淼波涛汹涌,北调作源头。总渠滥觞处,北京玉谭洲。   起终点,差百米,泛轻舟。沃原千里,玉带飘舞任君游。沿线长途跋涉,穿越山川河库,冀豫润平畴。京津情更切,奥运饮清流。(《水调歌头·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在湖北,这当然不能不引起苏老的关注。他引经据典,多方考察,写出了这样一首文通字顺、平仄合律的长调,其语言之明快,用词之贴切,可谓独具一格,令人读来满口生津。

《苏塘闲草》共收录诗词、书法作品计五十篇(件),其中有四十余篇是咏时诵事的。往往每逢大事必有诗作,诸如《庆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天路歌》《湖北走出飞天人》《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带着盲母上大学》等,都很值得一读。下面再举两例:

飞冰走雪舞姿娇,相伴风姿俏。三摘金冠美名耀。曲《沉思》,行云流水龙蛇傲。天衣无缝,山呼海啸,一吻定夭桃。(《小桃红·白雪曲》)

苏老兴趣十分广泛,他关注体育赛事、文化演出等,在笔下也常有披露。以上这首元曲是他在收看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之后写成的。申雪29岁,赵宏博34岁,申赵二人从1992年起开始配对,已经走过了15年的冰雪岁月。申雪摔断过鼻梁骨,赵宏博遭遇过跟腱断裂,两人顽强拼搏,精励切磋,达到技艺高度。2007322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双人滑比赛上,申雪赵宏博面对世界强手,凭借过硬本领,超越空前难度,完成了命名为《沉思》(法国名曲)的冰上动作,第三次夺得世锦赛冠军。比赛结束后,赵宏博轻吻申雪脸颊,向小雪浪漫求婚。苏老风趣幽默地捕捉下了这一浪漫时刻,并以轻快的笔触写下了《小桃红·白雪曲》的小令。读完这首词,我们不仅会为申赵二人替国家赢得荣誉击掌欢呼,为这对恋人喜结良缘深深祝福,还会为苏老遣词造句时敏捷的思维、娴熟的手法而拍案叫绝。

美籍华人杨振宁,娶得将军娇千金。金婚伉俪齐眉礼,病魔夺走爱妻身。老来丧妻苦伶仃,八十二岁再成婚。广东潮洲翁帆女,青春年华研究生。老少偶配有议论,人说荒唐她说“真”。而今传闻有身孕,姻缘从来凭天定。(《杨振宁与翁帆》)

杨翁之恋在坊里间众说纷纭,在苏老的笔下却表现得平静如水。杨老对亡妻的敬重,翁帆对爱情的执着,婚后两人的恩爱都跃然纸上,结句“姻缘从来凭天定”更是一语道破人间隐秘,实在可圈可点。步入耄耋之年的苏老能有如此感慨,可见他的思想并不守旧,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世俗与偏见。

苏老去世后,我写了一首七绝吊唁:“建国初期即从教,终生服务不计劳。南山东海堪欣慰,墓志口碑双比高。”苏老参加工作时间之早、在职工作年限之长在本市老干部中是屈指可数的,但就其职务而言却止步于科级,但他没有遗憾。九五之寿与四世同堂是他最好的慰藉,《苏塘闲草》是他的墓志铭,老百姓口碑有如泰岳能让他能安息在九泉之下。重读苏老遗篇,怀念这位长者,个人诗词创作、于诗词园地繁荣似乎有许多的启发与思考特撰此文,以作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