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
(2023-05-09 10:14:27)
- 无处不在
现代社会,轴承无处不在。
从满地都是的共享单车到掠过头顶的民航客机,从鱼翔浅底的核潜艇到巡天遥看的空间站,从电冰箱,到洗衣机、电脑散热风扇、抽油烟机、手机里的振动马达,凡是旋转的部分,都需要轴承这玩意儿。
你知道“中国轴承之乡”、“中国轴承贸易之都”是哪儿吗?
是山东聊城临清市的一个小镇——烟店镇。
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让人难以置信?!
莘县、冠县、临清一带,听起来很穷,实际上,这里的农村工业氛围很好,小型工厂很多,尤其是与金属、机械加工和畜禽肉食加工有关的领域,一不小心就能形成产业集群,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如临清的轴承。
为什么这一带的工业氛围好?
我想了想,大概率是因为靠近河北吧?
河北民间的工业氛围就是这个状态,有的乡镇全做管材,有的乡镇全干铁丝网,这种氛围蔓延到了山东。
那,为什么没有体现在GDP上呢?
跟临沂的批发商差不多,不纳入统计范畴。
从而有很多的隐形小土豪……
但是,不代表所有农民都可以获取这类红利。
只有少数人。
这玩意,再小也是个生意,需要胆识。
这一带,我还是蛮佩服临清的。
从小作坊假轴承干起。
小作坊能仿世界名牌,也挺厉害的。
不是仿,而是翻新。怎么翻?
收废旧轴承,回来二次加工。具体怎么翻新我也不懂,推测应该类似轮胎翻新,直接打磨一层,然后使用规格稍微大一点的钢珠。
我只猜测,没见过。
不管是什么起因,反正,到今天成了世界轴承产业集散地,带动了周围一圈。南边的冠县,西边的临西,北边的夏津,只要是搞机械工业的,都做起了轴承厂。
现在,烟店在轴承这个领域的形象,已经从负资产变成正资产。因为其规模起来了,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你要大牌有大牌,要自主品牌有自主品牌,要贵的有贵的,要便宜的有便宜的,各取所需。
据官方介绍,现在临清轴承朝向高端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已经是全国轴承产业链最为齐全、最为完整的产业集聚区。
之前朋友聚会时,我谈了一个观点,就是像莘县、冠县、临清这些地方的农民,只要有点脑子,肯学习,都不穷,这里的农村有钱人比山东其他地方的更有钱。
其他地方,无非是出外打个工。
而这边的有钱人?
多是开工业作坊。
鲁西这些地方的贫富差距,不是城市与农村才有,而是农村的作坊主与农民就已经产生了很撕裂的差距。
这些地方尽管民间工业氛围是可以的,但是,这不能改变大部分人贫穷的真相。
今天的贫穷,不是吃不上饭。
也不是不努力。
而是没有文化又安心种地,安心打工,你再努力,也很穷。
还有人口结构,家里有儿子,你就需要给买房子,给准备彩礼,两口子种一辈子地,打一辈子工,从来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娶个儿媳妇,还要拉饥荒……
一句话,足够平庸足够贫穷!
我觉得,在这样的地方当公务员真的好。
老百姓有钱,这里的老百姓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很崇拜当官的,这不同于广东人,对政治官场不感兴趣,也不同于胶东地区,比如寿光,当地农民成长起来了,但乡镇跟县城区别不大,鲁西这边还不行,刚起步,在县城优越感比较强。
我有个同学在冠县做公务员,虽然级别不高,但是真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去羊汤店吃个早餐,谁见了都打招呼。
这太牛逼了。
-
运河文化
临清,最有特色的是运河文化。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当年人们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苏”即苏州,“杭”即杭州,而这其中的“临”就是临清市。
临清的运河文化一点也不输济宁,那为什么今天有了天壤之别?
现在,临清的运河只剩个文化了。我当地的同学给我说,从他记事起,就没有过船,之前水更少,都能蹚着水到对岸河北去。
而济宁的运河呢?
航运密集。
那,运河为什么而断?
被黄河冲断了航路。
科普: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闻名于世,曾经有6次影响较大的改道,史称“黄河六徙”,其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发生在咸丰五年(1855 年)。
1855 年夏,黄河在河南兰考的铜瓦厢决口,最终形成了夺取大清河河道从山东利津县入渤海,在这之前的七百多年里,黄河主河道是经过江苏入海的(夺淮入海)。
原来?黄河从江苏改道山东没多少年。
当年吴承恩写《西游记》时,花果山还是个岛,现在跟连云港大陆相连,就是黄河的功劳。
再科普一点。
在古代,山东的水运体系很发达,京杭大运河,小清河,大清河,都是航运主力军。
明清时代,鲁西北这一带曾经是中东地区,产盐卖全国,盐从小清河运到京杭大运河,再发到全国。怪不得明清时代鲁西北出了那么多巨富,魏氏庄园的主人也是贩盐发家的。为什么山陕会馆会设在聊城,又放在大运河上?也是与盐运有关。
这一切,都随着1855 年夏的这次黄河改道而结束了。
这次黄河大改道有两大冲击。
一是切断了京杭大运河。这次改道导致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和聊城段被拦腰截断,以黄河为界形成了南北两段运河。公元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颁布停漕改折令,京杭大运河正式断航。
再是夺大小清河入海,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河道。
等于把整个大小清河的生态全破坏了,一切航运也就结束了。
京杭大运河,这条曾经的帝国生命线,随着漕运的废除,昔日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
昔日运河沿岸众多的会馆、货积如山的码头、摩肩接踵的市场,也随着运河的断流停航和废弃,逐渐变成了遗迹,甚至荡然无存。
在临清,现在唯一能感受到古代运河氛围的,也就是临清市区的那一段。
只是感觉咋这么窄?看来,古代航运全是小船。
在运河时代,临清有多牛呢?
运河上也设有“海关”,征税的,专业术语叫运河钞关。在鼎盛之时,临清的运河钞关是明清八大钞关之首,万历年间,临清这个钞关贡献的税收占全国课税额的四分之一。
运河沿线的钞关,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是临清钞关。据同学跟我讲,政府准备在这里建中国税收博物馆。能从税收的角度建,足见临清应该是当时附近除东昌府(聊城市区)外最繁华的都市了。
我觉得这么定位临清比较合适:古代的临清跟东昌府是整个聊城地区的双子星。
今天,也是。
临清是整个聊城地区唯一的县级市。
临清是一个因为运河枢纽而兴盛的城市,那么,当运河陨落,临清自然也就慢慢的衰退了。
当然,底蕴还在。
一座城市的底蕴,看名人就行。
济美酱菜园,一家中华老字号的咸菜店,牌匾竟是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字!
原来,季羡林是临清人。
这就不难理解了,毕竟家乡人找上门,还是比较容易的。莫言在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高密人只要找到他,他就给写,不要钱。
经济发达,物流发达,那么文化、教育也一定会发达。武训若是在冠县兴学,也难以实现名声大噪,所以他选了临清。
临清还是山东快书的发源地,也是京剧之乡,即便是今天,还有专门的京剧团。
张自忠将军也是临清人。
很多人对历史比较陌生,不知道他是谁。
一句话:第二次世界大战五十多个同盟国中殉职最高的将领。
是上将。
大家不熟悉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是国民党。
现在,也转正了: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战争中,高级将领一般很少牺牲。
除非是被包了饺子,如孟良崮战役里的张灵甫。
张自忠牺牲的有些太可惜。
在那个抗日年代,实力悬殊,战略以守为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呢,精神压力太大,之前频繁的撤退导致国军被国民骂死了。他曾说过:无论谁都可以打败仗,唯独我张自忠不能!我的冤枉,只有一拼到死,才能洗刷干净!
从而,张自忠有了主动进击敌人的欲望。
守着河与日军对峙不是挺好嘛。
他不,非要渡河找敌人打。
结果,中弹殉国。
- 未来可期
桑黄,是临清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聊城提出把东阿阿胶、临清桑黄、冠县灵芝打造成为“聊城新三宝”。
在前面写冠县灵芝小镇时,我说过一个观点,类似的功能保健品,市场份额一定越来越小,因为都会跌落神坛。
过去我们一说海参鲍鱼,觉得遥不可及,其实很便宜。
人参已经落马了,一根几块钱。
我给的定义就是小萝卜,
营养还不如一个鸡蛋高。
应该转型到什么市场?
普通的、大众的消费市场。
例如能走向餐桌的食用菌,羊肝菌就是个很好的产品。
这是一个增量市场。
而灵芝、桑黄这些很虚幻的产品呢?
是一个减量市场。
临清未来有个很大的机会,那就是京杭运河复航。
京杭运河山东段是国家“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唯一纵向国家高等级航道。
山东后知后觉,突然意识到了内河航运的重要性,下决心发展内河航运,计划构建以京杭运河、小清河、黄河、徒骇河航道“一纵三横”为主骨架,以济南港、济宁港为核心的航运体系。
通过小清河复航工程实现直达大海的梦想,通过京杭运河进入国家航道网,进而通过水路直达长江、赣江、湘江等,把山东内河水路运输全面盘活。
临清,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