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让他跑了
(2023-04-13 09:32:52)
标签:
杂谈教育 |
我分析了一下,山东财富排行榜前五名,基本逃不出两大圈,钢铁、铝业。
这两年有个新起之秀,歌尔股份,做电子产品代工,但是不稳定,苹果给单,身价就猛增,苹果不给单,就蔫了。
山东首富到底是谁?
日照钢铁?南山集团?魏桥集团?
以上几家,都当过首富。
如今是谁?
刚刚,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聊城信发铝电张刚家族以950亿元,成为了山东首富。
整个中国的铝业就掌握在中国铝业、魏桥集团和信发集团三家公司手里。
其中,只有中国铝业上市了。
中国铝业的股价为什么难以回到高峰?
就是因为魏桥集团和信发集团抢了中国铝业的生意,关键是这两家都没有上市,投资者还没法对冲。
聊城企业的营收排行,信发集团相当于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来总和的两倍。
茌平信发集团一年营收2300亿,排名第二的是阳谷新凤祥481亿,第三是鲁西化工184亿,第四高唐时风128亿,第五冠县冠星纺织98亿,第六临清三和纺织63亿……
那么,东阿阿胶呢?
排名第七,营收只有29亿。
聊城就这么些企业。
我要是那里的市委书记,就天天蹲在信发,好好哄着。
千万别让他跑了。
茌平若是拿掉铝厂?
在聊城属于穷地方。
茌平城区中心有大片的平房区,单看城市建设,感觉茌平跟阳谷、莘县没什么区别,毕竟铝厂也不能带来全民富裕,只会带动其生态链上的企业主们。
但是,有了铝厂呢?
那就是整个鲁西唯一的百强县。
茌平是我走过的百强县里,最不像百强县的,根源是信发集团对茌平深耕不够,你看看南山与龙口,魏桥与邹平,企业和城市直接换名都行。
甚至还不如时风与高唐。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信发集团足够聚焦,除了铝业什么都不涉足,那么他们不深耕茌平就成了优点。
为啥茌平突然撤县划区了?
因为看中了铝厂。
这样可以更好的发展聊城市,就如莱芜撤市划区可以更好地发展省会济南。
顺带说一下在聊城排名第二的新凤祥。
凡是搞养殖的,搞屠宰的,一提新凤祥没有不知道的。
新凤祥是阳谷规模最大的企业,不同于信发集团的足够聚焦,新凤祥不仅是白羽鸡养殖里的战斗机,还是铜冶领域的老大,更是资本运作的一把好手,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之前去日照,那里的朋友谈过一个观点,他说日照很多的企业家这些年纷纷倒下了,不是他们的主业做的不够好,而是涉足了矿砂、原油这些与“期货”挂钩的领域,等于被动参与到了拉斯维加斯游戏。
现在凤祥搞起了铜冶,我担心如日照朋友所言,也会进入类似的命运轨道。
小地方的企业,死法都很雷同,多元化发展,摊子太大。若是涉足了重金属、原油这些有期货属性的领域,死的更快。
期货市场很少有人能全身而退,你可以赢1000次,但是只要输1次就GAME OVER了。
不在于市场或品种,而在于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曾经有一段时间,异地办学盛行,于是乎,孔雀纷纷东南飞。
当时,济宁就把济宁医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给弄丢了,半个校区搬到了日照。
在这一方面,聊城搞得很好,直接将学校更名成了聊城大学,你就是聊城的大学,你还往哪里跑?
谁也别想勾搭走,把聊城大学捂得紧紧的。
只是这些年,学校排名拦不住地一直往下突溜,逐步落后于了同级大学。
究其原因?
一所学校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位置偏僻,位于鲁冀豫三省交界,经济欠发达,人均GDP全省垫底,至今不通高铁又没有航班。
若是把聊城大学搬到沿海城市,高考分数线至少能高20分,考生层次也就上来了。
这就是烟台、威海、青岛勾搭内陆学校一勾搭一个准的缘故。
可以拉升整个学校的LEVEL。
所以你看,中石大跑青岛去了,山科大跑青岛去了,滨医跑烟台去了。
再者,学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关注,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科学有效地管理,离不开一个不断进取的领导。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有个有远见和魄力的好领导太重要了。
遇到一位这样的好领导真的是福气。
他能够抓住机遇,激发大家的潜力,协调各方,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实现目标。
那时,聊城大学势头正劲,搞了一个巨无霸的校门,被称为亚洲第一门。
有多大呢?
一列火车那么长?
比火车还长。
关于这个大门的建设费用,在当时曾引起不小的轰动和争议,有说是耗资8000万,后来学校辟谣,说没花那么多,只有300来万,但是这种争议也让学校的知名度得到了广泛传播。
有人指责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门,而在大师,你看看复旦大学的门?破破烂烂,又小又窄,与单元门差不多。
依我看他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位置偏僻,经济欠发达,大师引不来,人才留不住,你再不花点钱装门面,谁还来报考你这里?
只要来到聊城的人,一般都会来参观这个大门,无形当中给学校起到了一个广告宣传的作用,同时也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莘莘学子前来报考。
只是,去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意外,就是聊城大学被临沂大学给超了。
2022年,临沂大学提档线比聊城大学高5分。
5分代表着10000位次。
论底蕴,聊城大学更胜一筹,再往远了追溯,聊城大学的前身是山东师范大学。
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迁回济南时抽调三分之一的教职工和图书设备,利用其在聊城的原有校舍,建立了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老一点的人喊它山师分院,中年一点的喊它聊城师院,年轻一点的,喊它聊城大学。
被临沂大学给反超了,说白了,在于经济实力上的落后。
经济是基础,今天的差距,本质是聊城落后于临沂。
可喜的是,聊城马上就要通高铁了,机场也在建设中。未来,随着聊城立体大交通体系日益成型,30分钟到济南、60分钟到郑州、90分钟到北京、3小时到上海即将成为现实。
聊城,未来可期!
聊大,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