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旅游
(2022-12-13 15:39:16)我想有套海景房,每天面朝大海春暖花。
这是无数人的梦想。
没人可以抵挡推窗见海的魅力,尤其是很少见到大海的内陆人。
人们为什么对海景房那么有执念呢?
只因为那八个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十年前,和很多内陆来海边看房的人一样,我买了乳山银滩的房子,实现了我“与海为邻,向海而生”的人生梦想。
只是,这个房基本是闲置的,只有每年的暑期偶尔过去住几天。
不买向往,老是惦记着。
买了还真没啥用,空着浪费,租出去又舍不得。
这是真实写照。
随后,也就是5年前,媳妇果断出手,以低于购房价3万元的价格卖了出去。
如今,这里的房价跌成了
之前曾有人说海景房是智商税,当时的我还很不认同,现在越来越认同了。
海景房就像翡翠,好看,但不好吃。
为什么不好吃?
住了你就知道了。
一是太潮湿,人难以适应。
二是海风的腐蚀性很强,你可以去海边走走,看看护栏或是雕塑物这类,若非不锈钢类材料制造的,基本都会腐蚀受损。
还有一点,在北方,冬天的海边实在是冷,海风超级大,可以吹到你怀疑人生。
若是冬天去海边溜达一圈?
整个大海都是你的。
现在的我越来越觉得,凡是“兜售”的海景房,都需要打个问号。
为啥?
你只需要到文登、荣成、乳山三个县城走一圈,看看当地人选房子的标准,你就知道海景房是个什么概念了。
这三座城离海都很远,乳山的海岸线不算短,但是,乳山本地人对海景没有执念,包括乳山这座县城离海都很遥远,20公里,不仅仅乳山如此,荣成、文登城区离海边也有很远的距离。
目前沿海建筑做的比较多的小城是日照和海阳。日照沿海的小区,多是空壳,王家皂的教授花园,2013年就建成了,到现在也没几个人,都20年了。海阳也是如此,哪怕把市政府搬到了海边,也没人。
有个例外,就是中大城市行。
但中大城市的海景房,又岂是普通人能买的起的?例如青岛市南的海景房、三亚亚龙湾的海景房……
这些年,发展海景房以后,城市离海越来越近了,例如青岛,几乎就挨着海岸线建设,各大城市也纷纷效仿,都在抢“海景”的C位。
但是,要有个前提。
那就是海景不能与主城区太远,中间输血必须畅通。
乳山的银滩离乳山市区也就20公里,那这一片的海景房咋成了空城了呢?
第一、生活不方便。
不方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滩到乳山市区虽然只有20公里,但几乎全是农村,而且是山地丘陵,城市化建设没有连在一起的可能性,成了一座孤岛。没有足够的供血。
第二,入住率太低,没有供暖。
在北方,不供暖,那,度日如年。
在我们老家,很多土豪回村建大豪宅,有些我也会进去参观一下,我觉得高大是的确高大,但是呢,有一个根本问题没有解决。
什么问题?
取暖问题。
我在农村生活多年,装空调、土地暖、火炕……都试过,很难达到20度。
在北方,除了集中供暖,啥都不好使。
十一小长假去烟台,我特地绕行,去了一趟乳山银滩。
原来熙熙攘攘的大拇指广场,现在人迹寥寥,偌大的广场,只有几位老人散步。
乳山的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99.27公里,太长了。
当年我从嶞崮山顶俯视整个黄金海岸线,曾发了一条朋友圈:若是把这儿整个全部开发成房地产,能装下整个山东省。
就这么夸张。
那,我们去哪里买海景房呢?
若是真的想买海景房,我觉得可以选市区的房子。
小区老一点也可以,但是要繁华地段,有供暖,生活很方便,离海边几公里,骑个自行车就去了。
没必要去贪恋那大片的海滩,你真生活在那里了,也就看够了。
毕竟,生活不是旅游,不是只在海边玩耍几天那么简单。
生活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
从居住舒适和体验感而言,海景房的“景”,当不了饭吃,再美的景,天天看也会腻。
其实真实的生活,一半是春夏秋冬,一半是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