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神农子
神农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50
  • 关注人气:35,7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生命教育——“这个应该有”

(2015-05-18 17:07:06)
标签:

转载

                                 生命教育——“这个应该有”

  近日,有关大学生自杀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围观,甚至谩骂。很多网友都在谴责当事的学校和学生所在的宿舍,殊不知,大学生自杀早已不是孤立和偶发的事件,而这远远不是加强学校的管理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所能解决的。唤起青年人对于自己生命以及他人生命的敬畏刻不容缓,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有两个观点与大家分享,一个是“每个人的生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幸或是不幸,都很宝贵”;另一个是“每个人都负有使自己的生活越过越好的特殊责任”。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的话启发我们,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是发展生命、完善生命,并最终使得个体生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获得幸福人生的伟大事业。然而,近年来,频发的高校大学生自杀、伤人等极端事件,却让我们突然发现,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有关生命的教育,仍十分缺失。正如一位大学生所说,“学校教育,教会我们爱祖国、爱他人,却并未教会我们爱自己。”

  当代中国的教育在学生的“知识增长”方面抓得很有成效,但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方面存在缺陷,这是生命教育在当下提出、并推广的现实背景。当前,许多大学生出现“生命的困顿”,表现为陷入严重的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严重者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落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因此,迫切需要大学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创新。

  当代大学生生命困顿,主要表现在生命价值的缺失与生活意义的迷惘上。学业、就业、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不少大学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迷惘”、“纠结”、“囧”等生命困顿的表现。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往往被当做知识灌输的对象,却并未被视为身心都要获得成长的“生命体”,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能解复杂的数学题目,却难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此外,在家庭教育层面,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升学与学业成绩上,而忽视对孩子有关生命价值的认知,这也导致了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时间较晚,且还多停留于安全教育和灾难教育上。从生命和教育的本质来看,生命教育的范畴是丰富而多元的。不仅包括生命历程教育,还包括生命安全教育以及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历程的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于生命起源、成长过程和死亡的接触,认识到生命的不可替代,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生命安全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突发事件自救的技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生命价值教育,是力求通过学生体验生命的美好,了解作为生命个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主动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不能孤立存在,只能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每个生命本身都是其个体生命与周围生命个体、所处环境的共在。生命教育要培养人的生命整体观,引导人们将个体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放在生命世界的关系之中,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命关系,使生命更好地存在与发展。如何处理好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则是生命教育的关键。

  生命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并将其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其次才是创造美好人生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有能力以充满自信的理性力量和充满热情的道德良心去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这是生命教育的效果。

   什么是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国外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美国生命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生命意识、生命关系、个人承受力和生命价值四个方面来设定。主要内容包括死亡教育、品格教育、挫折教育、生计教育、个性化教育等,不以独立学科的形式存在,多渗透于其他学科之中。英国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以公民教育为主,辅之以健康教育课程;另一个是生命关系的教育,包含关注自我生命、关注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关注自我生命与社会、关注自我生命与环境四个层面,旨在让学生学会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与他人、社会、环境和谐相处。

   我国生命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要使生命教育真正发挥其作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重视,大力宣传生命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引起学术界和一线教育者的重视,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问题和接受程度,确定相应的生命教育内容。同时,采取多种途径和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生命教育,并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材开发,以保证生命教育系统工程的完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