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教育应该多些人性化与人情味

(2015-05-18 09:51:28)
标签:

转载

                     教育应该多些人性化与人情味

      近年来,各地都新建改建了一批学校,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校,校园一个比一个漂亮和气派——豪华的教学楼、功能齐全的实验楼、亮丽的音乐厅、报告厅和体育馆……似乎各级政府重视教育就是要舍得把钱花在学校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建设上,好像谁不这么做谁就是不重视教育。

    表面看似乎这是件好事,可我总觉得这些豪华学校缺少点什么。缺少什么呢?缺少树木,缺少野草,缺少泥土……缺少一块让学生们可以尽情嬉戏撒欢的地方;缺少朴实、缺少纯真、缺少个性化和人性化,缺少人与人之间诚恳的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

      就说我所在的学校,新校区校园建设得非常好,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可是我倒更喜欢原来的老校园——在无数毕业生心中永远难忘的北院。虽然面积不大,但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浸透着历史与文化,更承载着无数学子学生时代的记忆与梦想,以至于毕业1020年30年之后谈起当时参加的各种活动还是兴奋不已两眼放光。因为,那里是学生的家园,是学生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尽情欢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交流、同学情谊交往、是人与人情相通心相印的地方。

    所以,无论学校怎么发展,无论校园怎么现代化,请给学生保留一片这样的自由空间——有泥土,有青草,有小树,这片角落永远都不会被占用,完全是原生态。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唱、欢快地跳,可以在地上打滚,可以说任何“不中听”的话,可以随心所欲地干他们那个年龄喜欢干的事情……这个“空间”,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学校文化,在我看来,主要不是体现在教学楼上挂的“一切为了学生”,“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因我而荣”之类的标语上,也不是体现在教学区走廊两边的图片和名言警句中,更不是体现在设施的好坏优劣上,应体现在一代又一代师生交往的故事里,体现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记忆中。而这些故事和记忆往往和校园环境相连,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通,和他们的生活内容相关,和他们是不是校园的主人、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相关。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教育的生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熏陶——比什么说教都重要。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