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发黄鸡
白发黄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40
  • 关注人气:5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索寓言》深解之一:狐狸与酸葡萄

(2008-09-08 20:06:53)
标签:

伊索寓言

人性的弱点

自我为中心

文化

分类: 《伊索寓言》深解

http://www.tucoo.com/card/fox/images/card0290.jpg 

     最近开始看《伊索寓言》,睡前看,每天只看一则,总共二百零三则,一年不到就能看完。这种书只有慢慢看,看完再细想一下,味道才能显出来。有了想法之后便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伊索寓言的第一则是大家熟悉的狐狸与酸葡萄的故事。伊索的这些寓言大家都知道是以动物来讽喻人的,人性中几乎所有的弱点都被写到了。那么把狐狸的故事写在开首第一篇有什么道理吗?我觉得这其中还是有一点深意的。

    故事里讲到,狐狸是在屡次尝试没有成功以后,才悻悻然对自己说道:“得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葡萄也是酸的!”( “Well, what does it matter anyway?  The grapes are sour!”)伊索对此给出的教训是“人总是喜欢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It is easy to despise what you cannot get.)我觉得伊索给出的只是一个半路的教训(a half-way lesson),大有可以深究下去的余地。

    狐狸如果只说前半截的话,倒也还算不失风度,但又多说了半截之后,就出问题了。因为他对葡萄滋味的否定其实是个回落到自己头上的飞去来器,别人只消反问一句“酸的你还够半天干什么”,就能令他哑口无言。中国人过去拍的抗日电影里喜欢把日本鬼子描写成超级大笨蛋,但你想想,就这样一群笨蛋你还花了八年才赶跑,死的人(单计作战人员)还比笨蛋多,这不等于是在骂自己是更笨的笨蛋吗?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狐狸为什么要说后半截话呢?大家都知道,这是精神胜利法,是在追求心理平衡。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期待而没有实现,心理自然会有落差,追求心理平衡出自本能,完全可以理解。然而为什么平衡一定要从对得不到的事物的进行贬低中来获得呢?这里面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他就成了自己的世界里的君王,这种虚幻的感觉能给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满足。但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君,君王是不能允许有任何人或事物高过他或挑战他的权威的。君王做不到某件事,不可能是因为这件事在君王的能力范围之外,只可能是因为这件事不值得做。但逻辑是如钢铁一般坚硬的,为了要维护虚假的前提——我是世界的中心,世上没有比我更优秀的人,也没有我做不成的事——而强行在此前提下朝前进行推理,那么其逻辑裂痕必然越来越大,推出的结论必定越来越荒谬,这样的逻辑自然是兜不住水的(cannot hold water)。

    然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在绝大多数人身上都存在,因为我们毕竟是而且只能是从自己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的,以自己的感官来感知世界的,因而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的错觉是极其强烈的。由于这种错觉的广大和隐蔽,许多人穷其一生都未必能勘破。比如我们见到一个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拿自己来跟他比较。从外貌、学历、财富等比较“硬”的指标一直比到人品、家庭、人际关系、幸福感等比较“软”的指标。这种比较按照一系列的指标顺序进行,决定这一系列指标顺序的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但一项项比下去,一般总能在某一项上发现自己比别人强,这一项一般就是我们的心理平衡点。“别看他长得帅,其实是个绣花枕头,一点学问都没有。”“别看他有钱,其实他一点都不幸福。”这些都是我们最常听见的自己的内心独白。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永远是大于别人的,绝不允许有等于或小于出现,不然自己营造的虚妄世界便有被颠覆的危险了。这种思维模式其实是人们许多,如果不是一切,苦恼的根源。因为它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因为理解与沟通都是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而世界上大大小小的矛盾与争斗,小到夫妻之间、父母与儿女之间,大到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不都是因为缺乏理解与沟通才引起的吗?不正是因为它构成了一道致命的迷障,人们才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认识世界的吗?人类如果不能驱散这道迷障,便将终生与真理绝缘,与幸福绝缘。

    所以,这个寓言真正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只有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才能看到世界的真相,走出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伊索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用一个简单的寓言就直观地揭示出了这种思维模式的愚妄之处。他把这个故事放在第一篇,就是要用它来作为解毒剂,替读者打开天眼,来看到他后面将为大家揭示的人性的种种弱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