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免费价值it |
分类: 开放经济 |
数字通讯网络经过设计,尽量地减少复制品流通的阻力。实际上,由于它他们的的流通是是如此的自由,我们可以将互联网视作是一个具有超级分配能力的系统。进入这个系统的信息能够通过网络无休止地流通下去,就象超导线中的电流一样,它将一直存在,随时间而沉寂,但又受事件而爆发。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便有实例,任何可以复制的东西一旦接触网络,便会生成各种各样的复制品,永远不会在网络中消失。即便是一条狗都清楚:你无法清除流传在互联网上的东西。
(1)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它们便会变得没有价值;
(2)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无法复制的东西便会就能得罕见而有价值。
和信任一样,无法复制的特性还有很多,而它们更成为了网络经济中价值的所在。而发现这些价值的最好办法,是从用户视角出发。而不是从生产者、制造者和创造者的观点出发。这个可以用户的角度归结为两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为可以免费获得的东西付费?那些本来可以免费得到的物品的人们,他们买的到底是什么?
(1)即时性(Immediacy)。你迟早都会找到自己要想要的免费东西,但是如果生产者能将产品在发布的第一时间,甚至是生产出来的第一时间发送到你的收件箱中,这就是一种原生性资产。电影首映式、书籍正式出版前的小样、苹果新品发布时果粉的通宵排队、产品的Beta试用权等等。但即时性必须同产品和受众契合。
(2)个性化(Personalization)。听普通的演唱会录音或许不用花钱,但如果你想买回一张经过特殊音效处理,听起来就像是在你家客厅中录制一样的唱片的话,那你就要花大价钱。一本免费的书也可以经过出版社的个性化定制,而反映出你的阅读品味。像许多人注意到的那样,个性化所要求的,是创造者与消费者、艺术家与粉丝、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不断地对话。个性化是一种典型的原生性,因为它可以迭代延续,是一种对时间的消费。这实质上也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营销专家们所一直期待的“粘性”。
(3)解释性(Interpretation)。这个在开源软件领域有很多的例子。软件下载免费,用户手册10000美金。这不是笑话,有一堆高姿态的公司,像红帽Red Hat和Apache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它们为免费的软件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
(4)可靠性(Authenticity)。你或许可以弄到一个重要的应用软件,但即便你聪明到了不看说明书也能无师自通的地步,你也得考虑这个软件有没有Bug,是否可靠,是否拥有授权。在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为可靠性付钱,而为你提供这种可靠性的公司就可以因此而生存下去。艺术家可以通过在复制品上签名来提升复制品的价格。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水印等签名技术并不能用作对副本的保护,因为复制品在互联网上是具有超导性的流体,但却可以用来创造原生性,向那些在乎的人提供可靠感。
(5)易用性(Accessibility)。拥有某些东西总是那么烦人。你得让它们井井有条,与时俱进。如果你拥有的是数字产品的话,你就还要加上备份和数据安全的考虑。在当前这个移动世界里,你又得每时每刻带上它们。尽管上述这些内容,你可能通过免费或者低廉的成本而获得,但上述的组织与管理,如果有易用性的方案,许多人还是愿意为此而来付费的。
(6)实体化(Embodiment)。从根本上看,数字复制品没有实体。比如,你可以找到一个免费的电影,然后丢到显示器上播放。但如果你想看高清的版本,甚至3D的版本。同样的字句印刷在雪白的纸张上,再加以皮革质地的封皮,手捧这样一本书,难道不是一种奢移,一种享受?免费的附加价值就由此而产生。实体化的例子无究无尽,只在乎你的想象。
(7)可赞助(Patronage)。粉丝们喜欢欣赏,无论对方是艺术家、音乐家还是作家,而且这种喜欢伴随着不吝言语的赞美。因为在粉丝眼里,这是对他们同对方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不过粉丝们买单的前提也十分苛刻,首先方式要简单,价钱要合理,而且花出去的钱要让创作者直接受益。所以如果一个创作者在互联网上能有1000个铁杆粉丝,他的生计也就不用发愁了。
(8)可寻性(Findability)。上述数字产品所具有的原生性中,可寻性具有最高地位,是一种资产。免费并不一定会带来吸引,有时它反而会将产品淹没下去。没有人见到的产品不具有价值,无论价格如何。世界上图书、歌曲、电影和软件都数以百万计,而其中大部份都是免费的,因此被人寻找到也是一种价值。而能为这种可寻找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将长尾理论发展到极致。Amazon和Netflix这类提供网各聚合服务的公司当前发展得不错。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技术元素(The Technium),《失控》作者Kevin Kelly的最新力作。